Details
基本信息
出版社: 湖南文艺出版社; 第1版 (2016年1月1日)
外文书名: War and Remembrance
作者:赫尔曼·沃克 (Herman Wouk)
平装: 1128页
语种: 简体中文
开本: 16
ISBN: 9787540473778
条形码: 9787540473778
商品尺寸: 24 x 16.6 x 5.6 cm
商品重量: 1.7 Kg
品牌: 中南博集天卷
编辑推荐
《战争与回忆(1941-1945)(套装共2册)》是现代文学史上全景式展现第二次世界大战真实进程的史诗性作品。
《战争与回忆(1941-1945)(套装共2册)》内容真实:本作品中涉及的战史,都是真实的,所引的数字材料,都是可靠的;举凡显赫人物的言语行事,也都是出自正史。
赫尔曼•沃克,美国著名犹太裔作家,获得了普利策文学奖,该书是其代表作。
媒体推荐
史诗般的伟大作品,具有震撼人心的强大力量——可以预料,以后一代又一代的人,将通过这部作品回顾那场残酷而又伟大的战争,并体会到那一代人曾经体会的巨大的恐惧、非凡的勇气,以及献身的荣耀。
——《出版商周刊》
《战争与回忆》是我们这个时代最伟大的作品之一。当我们想了解古希腊,想了解特洛伊,想了解伯罗奔尼撒战争的时候,我们会去读荷马的史诗和修昔底德的著作,但是如果你想了解20世纪40年代整个世界是什么样子,去读《战争与回忆》吧!
——《基督教科学箴言报》
《战争与回忆》讲述的并不是任何角色的性格和行为,而是一个时代的灵魂和命运。无论是希特勒还是罗斯福,都是为这个年代而生,为这个年代而亡,在沃克笔下,这个年代的光辉要远远亮过个人的风采。
——《纽约书评》
两个因素让赫尔曼•沃克的作品不但拥有众多读者,还拥有常青藤一般的生命力。首个是对海军战役——包括中途岛战役和莱特湾战役——传神的描述,第二个就是对大屠杀的真实再现。
——《新闻周刊》
作者简介
赫尔曼•沃克,1952年凭借《凯恩舰哗变》获得普利策文学奖。1915年出生于美国纽约,父母为俄裔犹太移民。在哥伦比亚大学攻读文学与哲学,珍珠港事件后,参加美国海军,在一艘驱逐舰上参加了南太平洋的战事。
退役后,专事创作,先后有九部长篇小说、四个剧本、一部电影剧本和一部犹太人研究专著出版。纽约时报评价,“仅凭《战争风云》和《战争与回忆》,便足以奠定沃克在文学史上的地位。”
目录
作者前言
第一部“娜塔丽在哪里?”
第二部中途岛
第三部拜伦与娜塔丽
第四部帕格与罗达
第五部帕格与帕米拉
第六部犹太乐园
第七部莱特湾之战
序言
《战争与回忆》是一部历史传奇。主题写第二次世界大战,观点是美国的。
《战争风云》是序幕,出版于一九七一年,通过描绘一系列导致珍珠港事变的事件,为本书定下了历史的骨架。《战争与回忆》是一部关于美国作战的小说——从珍珠港到广岛。
这是我要叙述的主要故事。我当然希望即使在这繁忙的年代里,有些读者能挤出时间看这两部小说,但《战争与回忆》本身自成一个故事,不看序幕也看得下去。
这两部小说的主题是一个。它清楚地表现在维克多•亨利评论莱特湾战役所说的最后一句话中:
“要么结束战争,要么我们完蛋。”
我运用小说艺术的色彩和动作来表现这一主题,使“能走路的人个个读得懂”,并记住在这场最糟的世界性灾难中发生了一些什么事情。至于这两部小说中的史实,我相信有见识的读者将发现它们都是写得慎重负责的。
这两部连续的小说只能得出一个结论:战争是一种古老的思想习惯,一种古老的心理状态,一种古老的政治手段,就像人的牺牲和人的奴役已经成为历史陈迹那样,战争今后也一定会成为历史陈迹。我深信人类的精神会证明:它是能胜任结束战争这一漫长而艰巨的任务的。尽管我们这时代充满了悲观情绪,尽管我在本书中写的有阴暗的一面,我想,人类的精神在本质上是英勇无畏的。这部小说中所叙述的种种英雄事迹,目的就在于表现这种英勇无畏的本质在行动。
结束战争的开端就寓于回忆之中。
赫尔曼•沃克
于华盛顿
一九七八年三月二十三日
犹太历五七三八年普珥节
后记
史实注释
这部小说中涉及的战史,像《战争风云》中一样,都是真实的;所引的数字材料,都是可靠的;举凡显赫人物的言语行事,也都是引自正史,或是摘自他们在类似情况下言行的实录。主要的历史人物,其出现的时间与地点,无一不是具有历史真实性的。
阿尔明•冯•隆论战略的《世界大屠杀》一书,当然是通篇出诸虚构。然而,冯•隆将军的这部著作可以代表德国职业军人的另一种看法,其内容虽受到那种自我辩护的文献的局限,但仍属可靠。隆所列举的论据,尽管为其深染的民族主义的观点所歪曲,但是除了那些已被维克多•亨利直接驳斥的部分外,其余大体上还是正确的。
所有著名的战役与大事——包括新加坡之役、中途岛之役、莱特湾之战、德黑兰会议、英帕尔之役与列宁格勒的攻防战等——有关它们的可靠性,相信熟悉时事的读者们都已了解。以下所附注释,仅说明故事中不大为人知晓或者比较冷僻的历史事实,以及史实与传奇错综交织在一起的那些章节。
几艘虚构的潜艇,如“乌贼”号、“海鳗”号和“梭鱼”号,其战绩都是根据真实的战时潜艇巡逻报告编写的。卡塔尔•埃斯特的阵亡,是根据美国潜艇“鲈鱼”号指挥官霍华德•W。吉尔摩的事迹改写的,由于为国捐躯,曾经轰动一时,吉尔摩死后被追授国会最高荣誉勋章。但埃斯特则是一个虚构人物。
小说中其他所有的海军舰艇都是真实的,它们的调动与作战经过也都有历史记录可供查证。太平洋舰队里所有的将军都是真实人物,并且是作为重要政治人物来描写的。有关重巡洋舰“北安普敦”号的故事,除了希克曼和亨利两位舰长的故事以外,其余都是参看该舰从珍珠港起航到塔萨法隆格海战中沉没那一段时期里的作战日记写的。
参加中途岛之战的三个鱼雷飞行中队,它们的飞行员和炮手的名字非常难查证,有关的记录很快即已湮灭。小说中所载的名单,是经过长时期的搜集才找到的。欢迎读者提供这方面更可靠的资料,以便重版时做出订正。
“伊兹密尔”号的故事,编写时参看了一些难民从纳粹占领区偷航逃亡的实录,这些人就是那样逃到了巴勒斯坦,或者死在途中。
《万湖会议备忘录》像本书中所描写的,是一份历史文件。由于一次官僚作风的偶然疏忽,这一绝密文件只保留下了它的三十份中的一份。发现一份照相复制本被偷送到美国驻伯尔尼使馆,这件事是虚构的,使馆中的工作人员也是虚构的。
大战中,那些失陷在意大利的美国人像本书中所叙述的那样,都被拘留在锡耶纳。那些失陷在法国南部的,也像小说中所叙述的那样,先被拘留在卢尔德,然后被转移到巴登一巴登,此后德国人就提出了苛刻的条件进行刁难,拖延了一年以上的时间。 德•尚布伦伯爵夫妇确有其人,伯爵确实曾经主管巴黎的美国医院。德国驻巴黎大使奥托•阿贝茨是一位历史人物,韦尔纳•贝克则是一个虚构人物。
一九四二年十二月发布的联合宣言,导致了百慕大会议的召开,这是历史事实。小说中转载了宣言全文。副国务卿布雷肯里奇•朗确有其人,有关他的谈话和一些行事,主要是根据他本人的实录和国会中的做证写的。“狐狸”戴维斯这人物是虚构的。
百慕大会议的召开,经过情形一如书中所述。此后如何逐渐引起公众的反应,又如何设立战时难民委员会,这一切也都是事实。
一九四三年,人们对苏联的阻挠《租借法案》表示强烈不满,这件事主要是根据威廉•斯坦德利将军自传里的材料撰写而成。这里不妨顺便提一句,苏联的这种作风,直到如今我们仍旧可以看到。叶甫连柯将军则是虚构的。
《关于伊朗的宣言》(本书中称之为《伊朗宣言》)是一份历史性文献,发布宣言的一般经过情形也都是史实。当然,维克多•亨利和宫廷大臣侯赛因•阿拉(一个真实人物)的谈话是杜撰的。波斯湾司令部的康诺利将军确有其人,通过那条路将《租借法案》援助物资运送给苏联也是事实。格兰维尔•西顿是虚构人物,但他所描述的是真实的波斯历史。
泰雷津(即捷克斯洛伐克的特莱西恩施塔特)的“犹太乐园”,在大战期间已经是众所周知的。有关这方面的叙述,并没一丝半点是虚构和夸大的,虽然娜塔丽和杰斯特罗博士扮演的角色是编出来的。那些党卫军军官以及高级长老爱泼斯坦和默梅尔斯坦,都是真实人物。有关犹太区的记述都是真的。为一次中立国家红十字会观察员进行参观而组织的“美化运动”,包括所有那些离奇的细节,以及那一次参观本身,都有翔实文献可供稽考。《元首授予犹太人一座城市》这部影片中的片段,仍旧保存在耶路撒冷犹太人大屠杀纪念馆的文物中。电影的拍摄情形,已在本书中做了描绘,但那部影片始终不曾公映。
写有关奥斯威辛(即奥斯赫维兹)的情景时,作者研究了一切可供参考的文献资料,并与一些劫后余生者进行了交谈。这些描写都曾请研究这一可怕题材的著名权威人士仔细审阅核实。奥斯威辛的真相也许永远无法被人们全部理解,现在那儿什么也没有了,留下的只是一个死气沉沉的博物馆,希望那些奥斯威辛的劫后余生者能够把他们的回忆与一个不曾去过该地的人所编写的回忆对照一下,他们就可以看出,为了要让当时不在那里的人永远记得过去的那些恐怖,作者的确是认真做了一番努力的。
将苏联战俘从拉姆斯多尔夫押送到奥斯威辛;人与人相食;用这些苏联战俘试验“齐克隆-B”毒气杀人的效果,以便用来大量屠杀犹太人。所有这一切都是真实的。这方面的一个重要资料来源,是战后鲁道夫•霍斯司令官在候审期间自己写的回忆录。他对那些集体屠杀的罪行供认不讳,后来在奥斯威辛被处绞刑。
除了克林格尔是虚构的以外,其他党卫军军官都是真的。希姆莱的那一次视察,以及他观看使用毒气杀人的整个过程,当时经过的情形与书中描写的细节并无二致,只不过真事发生在七月,而不是六月。焚尸炉的建设工程,奥斯威辛福利区的描写,包括它的工业和农业设备,此外还有如何处理那些试图逃亡的俘虏,如何实行所谓“加拿大”的点名,这些也都是事实。
一〇〇五特别分队这支专门从事挖掘丛葬地和毁尸灭迹的德国流动部队,是根据史实写的。党卫军上校鲍尔•布洛贝尔是一个真实人物。穆特佩尔的暴动是编出来的。一些俘虏的集体逃亡,是根据与此类似的党卫军奴隶逃亡的叙述改写的。
班瑞尔•杰斯特罗从泰尔诺皮尔经喀尔巴阡山脉到布拉格的那一次传奇式的旅程,是根据几份同样令人难以置信的旅行纪实写的,犹太人在旅程中随身携带照片和文件等证明,逃出死亡营,越过所有纳粹占领的欧洲地区,向外界透露真实情况,但所遇到的人几乎都“不肯轻信”。虚构的尼科诺夫和莱文的游击队是从现有的一些描写游击队的文学作品中演化出来的。在这段描写中,也提到了一些真实的游击队。
有关制造登陆艇和原子弹的描写都属纪实文字。在优先考虑一种连接器的问题上,确实有过争议。维克多•亨利在这件事中的穿插当然纯属虚构;奥本海默博士去橡树岭是虚构的故事;柯比、彼得斯、安德森都是虚构的人物。奥本海默博士曾将海军最新采用的热扩散方法介绍到橡树岭,以便在电磁分离程序中提供充分电量,这样才能够制成一颗供作战用的u一235炸弹,后来在广岛投下了。轰炸长崎的那颗钚弹,则是在汉福德的反应堆里制造的。投掷这两颗炸弹时,的确没有更多根据曼哈顿计划制出的原子弹可供使用了。
有关“地狱之钟”FM声呐的描写,以及它在战争后期的使用,都是符合真实情况的。
总的来说,作者写《战争与回忆》和《战争风云》的目的都是要通过少数几个人在战争大动乱中亲身的经历、观察与感受,清晰而生动地重温过去的事迹。而为了最有效地达到这一目的,就必须力求正确地去叙述一些历史上事件发生的地方与经过,以此作为背景,好让编写的戏剧可以在它的衬托下演出。至少,这是我写作的理想。
赫尔曼•沃克
1962—1978
文摘
宽敞的外舱、侍者、漂亮的蓝皮家具和像是皇室用的书桌都使帕格•亨利扬扬自得。这个顶呱呱的舰长职位很快就要属于他,这些特权享有的东西满足了他的虚荣心,他按捺不住这种心情。向上爬了多长的路啊!有许多新的负担,却无额外的钱,他心里暗想,一边翻着那沓函件。其中有一封是罗达写来的,一看到妻子的笔迹(这曾经是多大的喜悦啊),他那得意的劲儿就泄掉了,恰像“犹他”号船底朝天的情景给他的重新漫步甲板之乐蒙上了一层阴影一样。在一阵孤寂难过的波动中,他撕开了那粉红色信封,一边看信,一边喝着咖啡,那咖啡是和一只镶有海军标记的银奶壶一起放在银茶盘上端上来的。
亲爱的帕格:
我此刻刚发了份电报给你,要收回那封荒谬愚蠢的信。收音机里仍在叽里呱啦地播着关于珍珠港的可怕消息。我今生心里还没这么七上八下过。这些黄皮肤的小猴子多么可怕啊!我知道我们会把他们消灭干净的,但我这时有一个儿子在潜艇上,另一个在俯冲轰炸机上,而你,天知道此时此刻在什么地方。我祈求上苍,但愿“加利福尼亚”号没有被击中。而最要不得的是,我竟在六天之前写给你那封糟糕透顶、不可原谅的信!如果我能在你看信之前就把它收回,叫我付出任何代价我都愿意。我究竟干吗要写那封信呢?我当初真是莫名其妙得昏了头。
我再也不要求离婚了,如果你不怪我行为不检点,而且仍真心要我的话,随你怎么办都可以,但不要责怪或怨恨巴穆•柯比,他是一个非常正派的人,我想这你也知道。
帕格,我这一阵真寂寞得要命,并且——我说不准,也许我正进入更年期什么的——但我几个月来情绪变化得十分厉害,老是忽高忽低的。我的心情非常不安。我真的认为我身不太好。现在我觉得就像是一个罪犯在等待判决一样,想来我要等收到你的下一封信后才能睡得安稳。
有一件事是真的,那就是我爱你,而且始终爱着你。有了这种感情就可以继续下去,不是吗?我的心乱极了。我要等你有了回音,才能再写下去。
不过,有一点得说说。娜塔丽的母亲不到半小时前打过电话给我,她都快急疯了。奇怪的是,我们竟从来没见过面,也没讲过话!她有好几个星期不曾得到她女儿的消息了,最后的消息是娜塔丽和婴孩在十五日飞回罗马。后来怎样了呢?时刻表肯定都给打乱了。而如果我们要和德国、意大利交战,那怎么办呢?拜伦一定急得要发疯了。我从来没为这件事反对过他,我指的是他娶了一个犹太姑娘,但是这平添了不少危险,使情况复杂多了!让我们祷告上帝,保佑她无论如何能脱身出来。
杰斯特罗太太的声音听上去挺悦耳,没有任何外国口音,地地道道是一个纽约人!要是你得到娜塔丽的消息,务必打个电报给那可怜的女人,这可是桩好事啊。
唉,帕格,我们终于卷入战争了!我们的整个世界崩溃了!你坚强得像块岩石,我可不行。原谅我吧,可能我们还会破镜重圆呢。
一心爱你的罗
十二月七日
这封信看了并不使人安心,他想,不过十足是罗达的风格。关于他儿媳妇的那一节加重了帕格的心病,他明知道她陷入了困境,但又把它置于脑后,因为他自己心事重重,对她也爱莫能助。他身处的世界崩溃了,他的私生活也崩溃了,他只能过一日算一日,逆来顺受。
“喂,阿里蒙对你招待得好吗?欢迎你登舰!”一位高个子军官,长着一头浓密的金色直发,下巴下面有像青蛙那样鼓起的袋袋,肚子被皮带勒成两堆凸出的肉,由内舱匆匆出来,一边扣着烫得笔挺的卡其衬衫。他们握了手。“吃点儿东西吗?”
阿里蒙把早点和闪闪发亮的刀叉一起放在雪白的亚麻桌布上,这比维克多•亨利几个月来吃过的东西强得多:半个鲜菠萝、热面包、热气腾腾的咖啡,以及一盘有火腿、菠菜、融化的干酪的丰盛的炒蛋。帕格为了打破沉默,先开口说他有意简化了一般的礼仪,就这样跑上船来,是因为听说“北安普敦”号也许马上要跟一支航空母舰特混舰队出发,去增援威克岛。如果希克曼想在开船前交卸舰长的职务,他愿意从命。
“喂,帕格!”哈尔西说。
粗眉毛下面是那熟悉的坚韧不拔、狡猾的目光,但是眉毛灰白了,双目下陷了。他已经不是比利•哈尔西——“昌西”号驱逐舰上那个暴躁的舰长了,他是领章上有三颗银星的太平洋舰队空军司令威廉•弗•哈尔西海军中将。哈尔西的肚子松垂了下来,他那曾经浓密的褐色头发灰白了,散乱着,随着年事增长,脸上有了雀斑和皱纹,但是方方的下巴、咧着嘴淡淡一笑时机灵的样子、伸出手来画曲线似的姿势和那紧紧的一握,都还是老样子。“你那位妻子好吗?”
“谢谢,将军,罗达很好。”
哈尔西朝着雷蒙德•斯普鲁恩斯转过身去,后者站在他身边,双手放在屁股上,正在细细打量桌上的太平洋航海图。斯普鲁恩斯只稍微年轻一些,然而岁月在他脸上留下的痕迹要少得多,可能是他一丝不苟的生活习惯的缘故。他气色挺好,皮肤上没有斑点,头发很多,只有一点儿灰白。自从帕格跟随他去视察作战学院以来,他看上去一点儿都没变。哈尔西有句名言,他不信任不喝酒、不抽烟的人。斯普鲁恩斯两样都不碰,但他们是互相信得过的老朋友。帕格在海上服役的初期,斯普鲁恩斯已经在哈尔西的驱逐舰队里任级别较低的舰长了。
“你也知道,雷,在当时舰队里所有的海军少尉中,就数这家伙的新娘最漂亮了。”哈尔西刚抽罢一支烟,接着又点起一支,他的手有点儿颤抖,“你见过她吗?”
斯普鲁恩斯摇摇头,眼光严肃而冷漠,说:“亨利上校,你在作战学院搞过威克岛战役问题,是吗?”
“是的,长官。”
“想想看,雷,你为什么要在一九三六年就研究威克岛问题呢?”哈尔西说,“威克岛那时只有灌木丛和黑脚信天翁。”
斯普鲁恩斯留神地瞧着维克多•亨利,后者大声说:“将军,目的是试验一下战术原则,假设‘橙色’已控制海域,距离很远,敌方的空军有地面基地。”
“听上去熟悉吗?”斯普鲁恩斯对哈尔西说。
“哦,见鬼,很久以前演习的一次沙盘说明什么呢?”
“一样的距离、一样的舰艇和飞机的战术技术性能。”
“原则也一样——像是发现敌人,歼灭敌人。”哈尔西的下巴翘了起来,帕格很熟悉这副样子,“你听过正在澳大利亚流传的笑话吗?他们说,很快这两种黄种人——日本人和美国人——就会在太平洋上真的开战。”
3。我们应该说,明天就出击,这不太可能,但是——”“这句双关语不错。”斯普鲁恩斯把圆规向航海图一指,说,“可是到威克岛有两千多英里路程,比尔
“让我打断你的话。如果我们需要,我们就得干!”
“即便如此,看看会发生什么吧。”
两位将军伏在航海图上。帕格很快就猜测到,增援威克岛的工作已在进行中。“列克星敦”号和“萨拉托加”号航空母舰以及支援它们的舰艇已经向西驶去,一艘要搞掉在威克岛南面的马绍尔群岛的空军基地,另一艘要去增援海军陆战队,并攻击它所碰到的任何日本海军。但是,哈尔西的“企业”号奉命开往离威克岛不到一半路的一个停泊地,在那里,它能掩护夏威夷群岛。哈尔西要老远赶去。他争论说,夏威夷已有陆军航空部队做战斗警戒,日本舰队绝不敢再一次偷袭,航空母舰一起出动,大大地增强了它们的力量,假如日本人向夏威夷迂回冲来,他可以及时赶回予以截击。
You may also be interested in the following product(s)
-
万物简史
£9.95 -
俗丽之夜 Gaudy Night
£8.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