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出版社: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第1版 (2011年9月1日)
- 外文书名: The Death of Woman Wang
- 丛书名: 史景迁作品
- 精装: 189页
- 语种: 简体中文
- 开本: 32
- ISBN: 7549506892, 9787549506897
- 条形码: 9787549506897
- 商品尺寸: 21.4 x 15 x 1.8 cm
- 商品重量: 381 g
- 品牌: 北京贝贝特
Details
基本信息
编辑推荐
《王氏之死:大历史背后的小人物命运》:欧美研究中国史奇才史景迁的精装中文简体版作品之一;以深厚的史学功底,付诸精彩的文学笔法,通俗易懂;他的作品敏锐、深邃、独特而又“好看”,让他在成为蜚声国际的汉学家的同时,也为成学术畅销书的写作高手。历史文学、人物传记相结合的典范之作。
媒体推荐
本书作者则一向偏重在文学性的叙事,试图通过高超的叙事技巧和敏锐的感知能力,在僵化的史料背后,重新塑造或捕捉逝去的时空和人物的生命。这一点,在《王氏之死》上,表现得格外突出。史景迁教授使用的资料,看似筒单、平常,但通过他奇幻的叙事和文字,郯城这个三百多年前,中国北方的一所穷苦的聚落,却以那样鲜明强烈的形象逼近眼前,久久挥拭不去。一直到现在……
——李孝悌
史景迁文体自成一格,剪裁史料别具慧心,从不大张旗鼓,宣扬新的理论架构,却在不经意处,以生动的故事叙述,展现了历史人物与事件所能带给我们的历史文化思考。史景迁运用文学材料的历史书写,当然不是呈现实际发生的史实,不是妇人王氏的“信史”,却可以引发读者想象清朝初年的山东,在历史意识上触及当时历史环境的“可能情况”。
——郑培凯
作者简介
作者:(美国)史景迁 (Jonathan D.Spence) 译者:李孝恺 注释 解说词:李孝悌
史景迁(Jonathan D,Spence),世界著名汉学家,现任美国历史学会主席。史氏以研究中国历史见长(从他取名蕴含景仰司马迁之意可见他对此专业的热爱)。他以独特的视角观察悠久的中国历史,并以不同一般的“讲故事”的方式向读者介绍他的观察与研究结果。他的作品敏锐、深邃、独特而又“好看”,使他在成为蜚声国际的汉学家的同时,也成为学术畅销书的写作高手。
目录
总序 妙笔生花史景迁 / 郑培凯 鄢秀
xv 代译序 / 李孝悌
011 致谢
013 注释中所用的缩写
015 前言
021 第一章 观察者
051 第二章 土地
077 第三章 寡妇
095 第四章 争斗
117 第五章 私奔的女人
151 结语 审判
159 附录
183 参考书目
序言
题记
我对王氏的反应是模糊却深远。她对我而言,就像人们在退潮的海水中看到的,在群石中微微闪亮,而以近乎后悔的心情从浪潮中拾起的一颗石头,知道很快地随着石头在太阳下晒干,遍布在其上的色彩会褪卸消逝。但在这个案里,色彩和纹理没有消退:当它平躺在我手里时,色彩和纹理反而显得更鲜明。不时地,我知道是石头本身在传热给握持它的血肉之躯。
——史景迁
文摘
代译序
李孝悌
以我自己的了解,过去三十多年,美国学者在中国史研究的领域中,表现最突出的要算是中国近代社会史了。这样说,当然不是要否定个别学者在思想史、政治史、文化史或其他领域中的贡献。我们说西方学者在近代社会史的研究上有突出的成绩,主要的一个原因,是中国学者自己过去在这个领域中的研究,或者完全空白,或者虽有著述,却乏善可陈。在这样的环境下,西方学者的社会史研究,原本就容易收开疆拓土之功,并予人耳目一新之感。再加上论证精密,分析细致,几十年累积下来,在实证研究和理论创建方面,累积了可观的成果,也让我们对中国历史有了全新的领会。
这个领域研究的主要课题,包括中国社会的性质、民众叛乱、民间宗教、基层组织及地方社会。史景迁教授在二十多年前写的这一本《王氏之死》,在类别上可以归到地方社会这一项,但在风格和取径上却和其他的研究大不相同。后面这一类学者,像孔飞力(Philip Kuhn)、裴宜理(Elizabeth Perry)或杜赞奇(Prasenjit Duara),着重在资料的分析和理论的建立,走的是标准的学院派厚重的经典著述传统。本书作者则一向偏重于文学性的叙事,试图通过高超的叙事技巧和敏锐的感知能力,在僵化的史料背后,重新塑造或捕捉逝去的时空和人物的生命。这一点,在《王氏之死》上,表现得格外突出。
以资料而论,《郯城县志》和其他几个地方的方志,是本书的重要依据。这一类资料,在中国史研究中再普通不过,我们大多数以中文为母语的史学家信手翻过,不费吹灰之力,却从不曾在这些看似因循呆板的资料中,看到任何可以大作文章的质材。黄六鸿的《福惠全书》,对细节的记叙有超乎一般官箴的异常兴趣,但如果用在我们只看到事实却看不到故事的学者手中,恐怕也就平白糟蹋掉了。本书使用的第三种资料《聊斋志异》,属于虚构的小说,作者大量使用来建构清初山东地方民众的心灵图像,在二三十年前的美国汉学界,曾引起一些争议。但从今天文化史研究的立场看来,这种历史文献和文学作品并冶一炉的手法,反而显现了作者的创意和先见之明。
我们有大量关于中国近代区域和地方社会的研究,在看完了一串串真实的数字、图表统计和长篇累牍的征引文字后,却依然对被研究的社会、人民一无所知。史景迁教授使用的资料,看似简单、平常,但通过他奇幻的叙事和文字,郯城这个三百多年前中国北方的一所穷苦的聚落,却以那样鲜明强烈的形象逼近眼前,久久挥拭不去。一直到现在,我还清楚地记得,1668年的那场地震,如何极具象征性地将我们带进郯城的历史。通过一幅幅鲜明的图像和具体的描述,我们才真正进入我们曾经靠着抽象的概念徘徊其外的乡村世界,真正走进这些人的生活和他们的苦难与梦幻之中。
我还记得,妇人王氏如何经由几条可能的路线,和不知名的男子逃离郯城,最后又屈辱地回到归昌老家的三官庙里,再被她一度遗弃的丈夫带回那间四望萧然的林前小屋。我永远无法忘掉最后那一幕,王氏穿着软底红布睡鞋,躺在被白雪覆盖的林间空地上。王氏短暂的一生和发生在这块土地上的一切不幸与喧扰,虽然就此落幕,却在后世读者的心中,留下永难磨灭的记录。
在将原文还原的过程中,我们根据资料,在几个地方做了些微的更动。史景迁、金安平教授夫妇和中研院傅斯年图书馆的邹秀宝小姐,协助我们查证部分译文,并取得1673年版的《郯城县志》影印本,谨此致谢。
另外,就本书的翻译体例,特予以说明如下:作者引用原籍文句处,短则以原文呈现,长则以白话译出,以利读者阅读,原文则另置于书末附录。
You may also be interested in the following product(s)
-
东野圭吾:我的晃荡的青春(东野圭吾自传)
£9.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