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出版社: 北京联合出版公司; 第1版 (2016年3月1日)
- 丛书名: 未读·旅行家
- 平装: 370页
- 语种: 简体中文
- 开本: 24
- ISBN: 7550267294, 9787550267299
- 条形码: 9787550267299
- 商品尺寸: 18.4 x 17.2 x 2.4 cm
- 商品重量: 599 g
- 品牌: 联合天际
Details
基本信息
编辑推荐
第一本深度了解日本历史与建筑的文化旅行读物!日本知名建筑学家强强联合,日本建筑人必读《日经建筑》杂志王牌专栏结集,带你大开眼界,重新发现日本!
精选日本全境60处宫殿、神社、寺庙、城堡、民居、茶室、庭院、公共建筑、车站、工业遗址、洋馆、考古聚落等震撼人心的古建筑,遍览史前、奈良、平安、江户、明治时期古建筑风华,带你真正看懂这些木石写成的史书,体验前所未有的精彩旅行!
海量照片 暖萌手绘 简洁精辟又风趣逗比的文章=看热闹也看门道,笑着涨姿势!
实景探访摄影 多角度手绘图=提供好的视角与拍摄建议,兼顾趣味与知性的绝佳旅行导览!
贴心条列交通信息 地图 入园信息=更有效率的行前规划,不一样的文化之旅,这一本就够了!
超值收录:建筑用语关键词图解特集、日本建筑5000年发展史综述特集。
随书赠送:日本5000年建筑史年表、日本全境建筑景点手绘路线图大拉页。
再去日本,一定要带上这本书!为独特而有意义的旅程无限加分,让旅行的乐趣无限翻倍!
内外双封面设计,外红内白,热烈又恬静,愉悦你的眼球;外封双面印刷,内面展开即是日本5000年建筑史年表,活泼而不失稳重;全书近400页全彩印刷、锁线装订,触感柔滑,打造近乎完美的阅读体验,让你的双手重新爱上书本!
媒体推荐
美观战胜了重量和地心引力,它和权力意志都力图在建筑物中表现自己,建筑学是一种力量修辞学。
——尼采
建筑是凝固的音乐。
——歌德
伟大的建筑不仅能实现与展示它的目的,还能重新定义理想。
——约翰·奥姆斯比·西蒙兹
人、艺术家、个人在这些大建筑物上并没有留下自己的姓名,而人类的智慧却在那里凝聚,集中起来。时间就是建筑师,而人民就是泥瓦匠。
——维克多·雨果
或许在我们的生活最成问题的时候我们才最容易接受美的事物。我们最消沉的时刻反而为建筑和艺术提供了入口,因为正是在这样的时候我们对理想品质的渴望才最为强烈。
——阿兰·德波顿
作者简介
作者:(日本)矶达雄,宫泽洋
矶达雄,1963年生于埼玉县。1988年毕业于名古屋大学工学系建筑专业。1988-1999年,任职于《日经建筑》编辑部。2000年独立。2002年起,主持弗里克工作室编辑事务所。同时任桑泽设计研究所、武藏野美术大学兼职讲师。
宫泽洋,1967年生于东京,长于千叶。1990年毕业于早稻田大学政治经济系政治专业,后入职《日经建筑》编辑部。至今一直供事于建筑行业。
已合著出版《昭和现代派建筑巡礼》《后现代派建筑巡礼》《菊竹清训巡礼》《我们梦想中的未来都市》等。
目录
东日本
Part1 北海道
建议仔细观赏 建议浏览观赏
01 五棱郭 函馆市/江户时代末期 五角形的乌托邦
02 手宫机车库 小樽市/明治18年 形态服务于轨道
03 日本银行旧小樽支店 小樽市/明治45年 特别保留的“辰野色彩”?
04 旧函馆区公会堂 函馆市/明治43年 这就是想象中的“洋楼”
05 网走监狱 五翼放射状平屋舍房 网走市/明治45年 由内向外扩展
Part2 东北
06 三内丸山遗迹 青森市/绳纹时代前期~中期 不要小看绳文时代的建筑能力!
07 大汤环状列石 秋田县鹿角市/绳文时代后期 双子之环
08 中尊寺金色堂 岩手县平泉町/平安时代后期 边境线上的佛堂
09 会津荣螺堂(圆通三匝堂) 福岛县会津若松市/江会时代后期 双重螺旋的并行世界
10 旧济生馆本馆(现•山形市乡土馆) 山形市/明治11年 革命时代的纯粹几何学
11 斜阳馆(原津岛家住宅) 青森县五所川原市/明治40年 “咚咔咚咚”的声响
Part3 关东
12 圆觉寺舍利殿 神奈川县镰仓市/室町时代中期 THIS IS“禅宗样”
13 笠森寺观音堂 千叶县长南町/安土桃山时代 通往现代的“空中”表演
14 日光东照宫 栃木县日光市/江户时代前期 动摇的布鲁诺•陶特
15 三溪园听秋阁 横滨市/江户时代前期 流畅的左右不对称
16 成田山新胜寺三重塔 千叶县成田市/江户时代中期 流露出的奢华感
17 富冈制丝厂 群马县富冈市/明治5年 壁与柱的混搭
18 旧岩崎久弥邸 东京都台东区/明治29年前后 来自红茶之国的宅男
19 日本银行本店本馆 东京都中央区/明治29年 来自镜之国的建筑家
20 迎宾馆赤坂离宫 东京都港区/明治42年 左右对称中的近代化
21 东京站丸之内站舍 东京都千代田区/大正3年 堪称国技的建筑样式
Part4 中部
22 伊势神宫 三重县伊势市/第一次迁宫是在690年 永远活在当下
23 安乐寺八角三重塔 长野县上田市/镰仓时代后期 呈放射状的八角形
24 松本城 长野县松本市/安土桃山时代 看与被看的统一
25 犬山城 爱知县犬山市/安土桃山时代 大胆的扩建提升“天守”品味
26 如庵 爱知县犬山市/江户时代前期 穿越时空的胶囊仓
27 白川乡的合掌聚落 岐阜县白川村/江户时代中期~ 魔斯拉的故乡
28 冈太神社•大泷神社 福井县越前市/江户时代末期 永平寺“栋梁”的吉格尔式造形
29 旧开智学校 长野县松本市/明治9年 吸收一切西洋风
30 六华苑 三重县桑名市/大正2年 刺激巨匠的年轻委托人
西日本
Part1 京都·滋贺
01 平等院凤凰堂 京都府宇治市/平安时代中期 末世的水畔
02 三十三间堂 京都市东山区/始建于平安时代后期(现存为镰仓时代前期所建) 令人震撼的长度和数量
03 石山寺多宝塔 滋贺县大津市/镰仓时代前期 “龟腹”并非掩人耳目
04 银阁寺 京都市左京区/室町时代后期 漆黑中的光辉
05 龙安寺石庭 京都市右京区/室町时代后期(有争议) 原风景之海
06 待庵 京都府大山崎町/安土桃山时代 一眼便觉灵气盈然
07 桂离宫 京都市西京区/江户时代前期 雁行排列的革新
08 清水寺 京都市东山区/江户时代前期 “看不见看不见”的兴奋
09 伏见稻荷大社千本鸟居 京都市伏见区/江户时代 自动形成的算法建筑之美
10 京都国立博物馆 京都市东山区/明治28年 面对面的设计之神和施工之神
Part2 奈良·大阪·兵库
11 法隆寺 奈良县斑鸠町/飞鸟时代 塔与柱的象征主义
12 谈山神社十三重塔 奈良县樱井市/始建于飞鸟时代(现存为室町时代重建) 13是通向永恒的起点
13 唐招提寺 奈良市/奈良时代后半 柱廊的原理
14 东大寺大佛殿 奈良市/始建于奈良时代(现存为江户时代中期重建) 大建筑里的小空间
15 净土寺净土堂 兵库县小野市/镰仓时代前期 中世的高科技派
16 姬路城 兵库县姬路市/安土桃山时代 勒•柯布西耶风格的窗洞
17 滨寺公园站 大阪府堺市/明治40年 超越高架化的填色图案
Part3 中国
18 出云大社 岛根县出云市/始建于7世纪以前(现存本殿为江户时代中期所建) 通往天国的阶梯
19 三佛寺投入堂 鸟取县三朝町/平安时代后期 悬崖上的PROJECT X
20 严岛神社 广岛县廿日市市/始建于平安后期(现存本殿为室町时代重建) 涨潮时分
21 吉备津神社 冈山市/室町时代中期 增殖的屋顶
22 旧闲谷学校 冈山县备前市/江户时代中期 在山谷中思考世界
Part4 四国·九州·冲绳
23 吉野里遗迹 佐贺县吉野里町/弥生时代前期~后期 站在橹上看到的“城市”
24 今归仁城迹 冲绳县今归仁村/13世纪 超越“新国立”的三次元造型
25 熊本城宇土橹 熊本市/安土桃山时代 充满男人味儿的直线设计
26 中村家住宅 冲绳县北中城村/18世纪中叶 守护家庭的墙壁
27 旧金毗罗大芝居 香川县琴平町/江户时代末期 现世与虚构的双重空间
28 旧格罗弗住宅 长崎市/江户时代末期 用四个半世纪拼成一朵花
29 道后温泉本馆 爱媛县松山市/明治27年 建筑里的“小说”
30 旧松本家住宅 北九州市/明治43年 辰野金吾的青蛙食堂
专栏
辰野金吾 朴实刚健的“辰野坚固”
布鲁诺•陶特 年轻时热衷于迷幻风格
片山东熊 伤心的“花形满”
小堀远州 才华横溢的建筑官僚
俊乘房重源 在灾后重建中展现才能
加藤清正 合理的战术 合理的建筑
让欣赏日本遗产的乐趣增加十倍! 关键词图解
一看就懂!日本建筑5000年历史
后记1 矶达雄
后记2 宫泽洋
序言
前言
世界遗产正在受到人们的关注。
有很多精妙绝伦的建筑物被收入世界遗产名录,令人赞叹不已,
然而首批得到海外认可的日本建筑物却并没有几个。
作为日本人,内心还是有些寂寥的。
其实在日本国内,
无论是否已经列入还是正在申请世界遗产,
有很多历史遗产都值得一看。
作者矶达雄先生和插画师宫泽洋先生二人遍访日本各地,
精选出了日本60处震撼人心的历史建筑物,
本书就是他们所见所闻的详细“报告”。
姑且将这些地方称为“日本遗产”吧。
衷心希望您在制订旅行计划之前,能翻开此书,
想必会有一些不同以往的有趣发现。
《日经建筑》编辑部
文摘
后记1 超越时代的思考实验
基于周游日本各地著名建筑的构想,身为建筑作家的我与编辑兼插画家宫泽洋先生一起,在日经BP出版社发行的建筑专业杂志《日经建筑》上开了一个名为“建筑巡礼”的系列连载。迄今为止,以这个连载为基础已经出了4本书——《现代建筑巡礼·西日本编》《现代建筑巡礼·东日本编》《后现代主义建筑巡礼》和《菊竹清训巡礼》。
在最早的“现代建筑编”中,我们主要列举了从战后复兴期到高度经济成长期这段时期内建成的建筑;在接下来出版的“后现代主义建筑编”中则列举了之后20年间(1975年-1995年)建成的建筑。因为这一系列都是按照时代来划分的,再往下讲的话,就到现在了。“那么往后该写些什么呢?”我俩商量的结果,就是回溯过去。《日本遗产巡礼》就是从这个构想出发,到各地取材访问之后,汇总而成的成果。
建筑的醍醐味
其实我们的内心也有些忐忑不安。我们都有报道现代建筑的经验,但一涉及到古代建筑,既不是建筑史专业出身,又缺乏相关知识的两个人,到底能不能顺利完成这个写作任务呢?
一旦着手采访,才发现这个过程是如此有趣。我们基本上是按照古代、中世、近世和近代的顺序规划行程的,通过在短时间内欣赏大量的古迹,我们逐渐了解到随着时代的变迁,日本建筑中有哪些设计发生了变化,又有哪些一直维持着原状。所谓建筑的醍醐味,就在其中。
不过,本书中提到的不少观点都与建筑史中经过研究、并被广泛认可的解释并不一致。原本在写作时,我就倾向于提出一些“非主流”的看法。这点还请读者朋友们注意。
话说回来,通过假说将古代的神社与现代建筑联系在一起——例如把著名的茶室与代谢派建筑相提并论——难道不是很有意思吗?借助想象的翅膀,我充分享受到了欣赏建筑的乐趣,所以乐此不疲(当然,一切的想象必然以尊重学术成果为前提)。
写到这里我不禁回想起20世纪50年代在日本建筑界掀起的一场关于传统的争论。围绕着“现代建筑应该参考弥生时代还是绳文时代”之类的主题,当时著名的建筑师丹下健三和白井晟一展开了交锋。之所以能引起巨大的反响,正是因为这种超越时代的思考实验——以过去的建筑为基准评判现代建筑,同时也反过来以现代建筑为根本来考量古代建筑。对于当事人而言,想必是一场非常过瘾的头脑风暴。
可以说,这本书就是继承了这种有趣的鉴赏方式。如果能与读者朋友产生共鸣,那就再好不过了。
反复寻访才能发现的东西
为了完成这本书,我们四处奔波,实地取材,最终合计呈现出了60处建筑。这些建筑大体上可以分为两种类型。
第一种是像法隆寺、东大寺、清水寺和日光东照宫这样游人如织的著名观光景点;第二种就是净土寺净土堂、如庵、桂离宫这类一般不会出现在热门旅游线路中,但是得到过建筑大师们高度评价的作品。
第一种类型的建筑,我已经不是头一次去了。其中有些还是早在修学旅行中就游览过的景点。上小学的时候去过日光东照宫,读初中和高中的时候分别去过京都和奈良,把法隆寺、东大寺和清水寺等地转了个遍。
要说到当时的观后感,基本上已经没啥印象了,说不上是好还是差。毕竟也都是三十多年前的事了,小孩子也记不了许多。但既然已经“到此一游”,要不是为了写作本书,很可能这辈子也不会去第二次。
关于这次“巡礼”的感受,简而言之,就是每一座建筑都非常“耐看”。积累至今的现代建筑观感和建筑学以外的知识帮助我发现了这些建筑的优点和特点。
不过这也并不意味着修学旅行没有任何效果。当时看的时候,肯定会有一些专属于年轻人的独特体验。长大成人之后重游故地,看待建筑的眼光变得不一样了,也就发现了更多有趣之处。也就是说,个人的教养越深厚,可欣赏的角度就越多元。通过反复寻访所得到的不同体验,证明了建筑是能够见证自身成长的一个对象。
所以我希望阅读本书的朋友也能够从第二次、第三次的建筑鉴赏之旅中获得乐趣,培养这种鉴赏方法也是写作目的之一。
而寻访第二种建筑,即专业者会感兴趣的那些建筑,对我而言几乎是全新的旅程。
在取材过程中,初次见面的新鲜感和惊奇感每每令我兴奋不已。更别提进入写作阶段后,光是通读著名建筑师和建筑史家针对各个建筑的高谈阔论,就又颇费了一番功夫。对于建筑的不同解读,也带有历史的痕迹。
这些资料是我的写作基础,但在行文中我尽量避免重复前人的观点。
在参观这类建筑时,可能会遇到需要提前提交申请或者交通不便等种种麻烦,但我可以保证,绝对不虚此行。
那么,赶快出发吧,一起踏上寻访日本遗产之旅!
2014年11月
矶达雄
后记2 品位提升的表现与网络时代的新乐趣
在前往奈良或者京都进行修学旅行之前,老师们经常会提醒大家:“站在这些建筑面前要好好看!好好感受!”不过在笔者(宫泽洋)看来,这样的建议没什么用场。在还是少年时,不管去参观哪个历史遗产,除了“这玩意儿好古老”之外,并不会产生什么别的想法。
我的搭档矶达雄先生在前面提到过,长大成人之后再次重游故地,获得的体验与儿时大不相同。从头到尾都在感慨“好厉害”“原来如此”“呦呦呦”……难道只是因为上了岁数,所以感受不同吗?我觉得并非如此。说得好听点,这叫“品位提升了”。
因为是分内的工作,所以在出发之前,我们都会做好功课。在查阅资料的过程中脑海里就会形成一个大概的印象,然后再去实地考察。自然,肯定会有与想象一致的地方,但超乎想象的部分还是居多。这就是引发感慨的原因。如果有人没调查过就能大发议论,我想要不是审美层次特别高,就是胸中自有丘壑。
回到东京后,就开始着手查证那些令我好奇的地方。一旦找到答案,就自嗨不已——“原来是这么回事!”
近年来,我总是听到关于现在的年轻人越来越不爱旅游的传闻。随着网络的普及,只消动动手就能获得国内外的信息,用不着亲自去跑就能身临其境——我也不是不能理解这种想法。
虽说如此,但只有在真真切切地看到实物时,才能体会到那些声名远扬的历史遗产到底妙在何处。在去往现场的路途中,就如同进入到了历史剧中一般。当建筑最终出现在眼前时,它的大小、手感、味道、光线、湿度等感受就扑面而来,这种“预想之外的体验”,单凭网络上获取的那些信息是体会不到的。
本书中所列举的30处东日本历史建筑,是笔者从众多的历史遗产中精心挑选出来的,所依据的标准就是“不去一趟就感受不到它的好”。
这篇文章看起来像是在批评网络,其实这并非我的本意。网络所提供的信息正是用来证明那些“预想之外的体验”。如果身处在一个没有网络的时代,我们两个人连参考文献都查不着。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当下就是一个连外行也能用“各种各样的方式”去欣赏历史遗产的好时候。
希望能有更多的人通过本书了解到旅行中别样的乐趣。
下面所列的日本遗产,就是最令我激动的十处建筑。姑且以此来代替采访后记吧。
希望有更多读者能够通过本书获得不一样的历史遗产鉴赏体验和乐趣。
大吃一惊 日本遗产BEST5(东日本篇)
1. 会津荣螺堂(福岛县会津若松市)
双重螺旋结构,上下并不相交——虽说在去之前就了解到了这些特点,但置身之中时,还是倍感惊艳。特别是地面的曲度超出了我的想象。在东日本09篇中印有荣螺堂的照片,不过光凭这个恐怕并不能体会到那种扭曲的空间。仅用木材就能做出来三次元的曲面,真是令人难以置信。而且经过200多年的风吹雨打,现在仍可以招待游客,实在了不起。
2. 冈太神社·大泷神社(福井县越前市)
在某本杂志的日本建筑特辑中我看到了一张照片,拍的是一间带有弯曲屋顶的神社。“这到底是个啥?”带着疑问,我千里迢迢跑到福井,没想到实物看起来更加“波涛起伏”。我去的时候雨刚停,就在那个屋顶的上面,有神秘的光线透过林间的树木投射下来。当时我感觉自己面对的不是一座建筑,而是一个活物。感谢天公作美。
3. 迎宾馆赤坂离宫(东京都港区)
这是一座既保持了阳明门(日光东照宫)的设计密度,同时又数百倍大于它的建筑。到底是画了多少设计图纸才创造出了赤坂离宫啊!就算是没有进到建筑物内部,光是看看正门就能想象得出这是多么浩大的工程。希望读者们能够体会到当心血之作被明治天皇以“奢侈”为由拒绝入住时,那位在建筑上没有丝毫懈怠的片山东熊先生的心情。
4. 白川乡合掌集落(岐阜县白川村)
合掌造的建筑固然了不起,但举全町之力进行保护的态度更能打动人心。如同插图中所体现的那样,宛如一座“风之谷”。这里完全没有那些影响景观和谐性的路边商店和弹子房。更不用说大多数房子并不只为展示所用,迄今仍在供人居住。有些被改造成了旅馆,我们俩个也因此有幸体验了一把居住者的感受。
5. 斜阳馆(青森县五所川原市)
我以前虽然读过太宰治的作品,但总觉得跟自己没什么关系,这座房子也不过就是他住过的地方而已。但进去游览之后,却获得了冲击性的体验。最能感染我的就是走廊。原本充满西洋风情的走廊在一截拱门之后就陡然切换成了实实在在的日本风。不能不说这样的格局曾对少年时的太宰治产生了精神上的影响。如果你是太宰治的粉丝,那么这里绝对是非去不可的地方。
大吃一惊 日本遗产BEST5(西日本篇)
1. 三佛寺投入堂(鸟取县三朝町)
从来没有哪座建筑像它这样令我如此深刻地感受到“体验”的重要性。因为想要见到他的真面目,简直要拼了老命。原本以为连女演员都能上去,过程肯定很轻松——结果却是大错特错。就不说佛堂本身的设计有多么精妙了,光是参拜路线的安排就已经很了不起了——必须走到最后才得以见到它的真容。据说正在申请世界文化遗产,那些联合国的官员们能爬得上去吗?
2. 桂离宫(京都市西京区)
去参观之前,我读过井上章一的书《编造出来的桂离宫神话》,因此也有些怀疑:“是不是真的没啥可看?”但当实物出现在眼前时,我与布鲁诺·陶特产生了共鸣——真是美得让人热泪盈眶!除此之外,极具特征的雁行(锯齿形)排列和父子两代花费近50年的建筑历程更让我感慨万分。
3. 龙安寺石庭(京都市右京区)
即便是毫无知识储备就来游览此地,也能有所收获。不过,要想获得更多观赏体验,我建议最好先逛逛几处京都附近有名的枯山水庭园,再过来也不迟。漂亮的枯山水有不少,但最具抽象性的还是当属龙安寺石庭。它的特征在于,与其说“能让人看出什么”,不如说“诱导你开动脑筋,忍不住开始思考点什么”。
4. 吉野里遗迹(佐贺县吉野里町)
我曾经以为无论哪儿的遗迹看起来都差不多,但是这处遗迹里的复原建筑让我改变了看法——即便是从现代的眼光来看也很有型啊!因为它太美了,我忍不住想吐槽:与其说是复原,不如说是负责这项工程的“栋梁”田中文男先生的创造吧!他希望人们能从思维定式中跳脱出来,启发大家在古代史研究中注入新的想象。
5. 平等院凤凰堂(京都府宇治市)
人们几乎每天都能看到凤凰堂的图形。没错,这就是10日元硬币上面所镌刻的细长建筑。说来惭愧,见到实物之后,我才知道它采用的居然是桩基样式。细长的柱子支撑着细长的建筑物,强调出一种“漂浮感”。建筑正面还有一片水池,倒影清晰可见。原来它是如此的轻盈和有趣!在某种意义上说,可能这是日本最容易被人误解的建筑。
2014年11月
宫泽洋
You may also be interested in the following product(s)
-
mi hun ji
£8.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