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出版社: 中国青年出版社; 第1版 (2014年2月1日)
- 外文书名: Mastery:the Keys to Success and Long-Term Fulfillment
- 平装: 190页
- 语种: 简体中文
- 开本: 32
- ISBN: 7515321814, 9787515321813
- 条形码: 9787515321813
- 商品尺寸: 20.8 x 14.4 x 1.6 cm
- 商品重量: 259 g
- 品牌: 北京中青文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Details
基本信息
编辑推荐
把事情做到好,一不强求天赋,二不介意起步的早晚,你要做的就是“起步走”并“不停地走”
在此书未引进中国前,豆瓣、博客、微博等媒体中便有很多读者纷纷推荐这本神奇的小书,中国青年出版社历经几年的千辛万苦,终于在读者的殷切期盼下引进了此书的版权。希望本书能够为努力奋斗的你带来惊喜和进步,也希望你在本书的帮助下变成更好的自己,并获得自己想要的成功。
亚马逊编辑推荐:
这本书和《学习之道》一起,被我奉为最棒的2本学习之书。
这本册子很薄,又通俗易读,它可以被放置在任何地方,随时开始阅读,随时中断离开。有些人觉得它像一杯白开水,浅显枯燥。但是你知道的——白开水是对人体最有帮助的饮料。
这本书打动我的,不是对技巧的阐述,而是对学习之“道”的说明——所有的精益求精都是一种习惯,是不浮躁不速求不厌倦的反复练习达成的;所有的登峰造极都是一个过程,唯有忍受所有退步所有瓶颈所有繁琐所有枯燥,才能通往正确的地方。大道至简。看起来浅显明白的道理,却只有千万分之一的人可以做到。很多人做不到的原因,一是无法战胜自己,一是错误的认识了生活。生活本就是平凡的。只有了解了这个,才能热爱平凡的每一次练习。
最后,分享一段精彩的原文:“Mastery is not about perfection. It's about a process, a journey. The master is the one who stays on the path day after day, year after year. The master is the one who is willing to try, and fail, and try again, for as long as he or she lives”。
——亚马逊编辑朱小蒂
名人推荐
用一个前辈的话来说,去书店挑书的时候要多挑那些薄薄的老书,那种书一般是经过多代读者的鉴定而流传至今的好书。
——古老的智慧
本书不仅适用于练武、体育锻炼,而且对于学外语、做科研、教学等很多事,都适用同样的道理。按此做去,自然会成为有掌控力的人。
——武夷山
我从一大堆成功励志的书籍中挑出了这本书,爱不释手地读了一遍又一遍。突然领悟:只要坚持学习和练习,最开始感到困难的事情就会渐渐变得简单。
——筑梦人
这本书读完差不多三个月了,是精读并比较好地运用在了行动中的一本书。
——夸子
我认为,这本书的深刻之处更在于道出了整个学习过程的系统。很多鉴于篇幅所限描述较短,但几乎都能在现在各种关于大脑学习论类的书籍找到延伸阅读点。这本书真的是本很有前瞻性的书,道中了现今学习者存在的问题。
——xigesade
有的书值得看很多遍,这本就是。
——梧桐
媒体推荐
乔治伦纳德本人就如同他教授的课程一样令人印象深刻:充满好奇、待人热情、富有智慧,是大局观和细节感完美结合的真正大师。——迪恩欧宁胥
乔治伦纳德书中富于实践的智慧,将带来长久重大的影响。——迈克尔墨菲
如果他是对的——就像他一直以来的那样,即将到来的将是属于精益求精的时代。——《旧金山纪事报》
乔治伦纳德将禅宗里蕴含的关于自我修养的智慧揭示给众人,无论是做某件具体的事,或是进行任何长期规划,我们都将从中获益匪浅。——《新纪元周刊》
作者简介
乔治•伦纳德,美国畅销书作家、著名编辑、权威教育家。乔治•伦纳德是教育和发掘人类自身潜能方面的权威专家,并在这两个领域做出了卓越的贡献。他曾任伊莎兰学院名誉院长,人本心理学学会主席。他曾在美国空军服役,是一名飞行员。他还是合气道黑带五段选手。他的其他著作包括:《肩负蓝天》、《行走在世界边缘》、《合气道之路》等。
目录
前言
第一部分怎样才能把事情做到最好
第一章化难为易的精益求精之道
坚持将事情做到极致
每个人都能成为别人眼中难以企及的天才
所有的天赋都需要后天勤加努力
成功没有捷径,你要将学习变成一种习惯
第二章认清自己:你属于哪种类型的人
浅尝辄止者
强求突破者
安于现状者
第三章一分耕耘才能一分收获
“从巅峰到巅峰”的误导
美丽的歧途
任重道远
第四章热爱平台期
习惯并享受平台期
练习的乐趣
在平台期保持进步
来自世界顶级大师的启示
第二部分把事情做到最好的五大要素
第五章要素1:有效的指导
找到一位好导师
导师的影响力
刻苦远比天分重要
“好马与坏马”理论
不可取代的导师
果断地和导师说再见
第六章要素2:持续练习
练习不是简单的重复
练习成就大师
第七章要素3:保持初学者的心态
重复的力量
剑道大师的故事
舍得放弃,懂得改变
人人都是初学者
第八章要素4:胸有成竹
大胆想像自己希望的结果
加强你的创造性思维能力
为美好的愿景而奋斗
第九章要素5:超越极限
经验来自于千百次的实战
学习是一场无止境的旅程
愚者精神
第三部分把事情做到最好的高效方法
第十章如何应对改变的艰难
当你感到退步时,请挺住
对旧有习惯时刻保持警惕
与自己对话
争取亲友的支持
养成规律练习的好习惯
终生学习
第十一章激发潜能
每个人都蕴含着自己想像不到的巨大潜力
不要压抑自己的潜能
保持身体健康
释放积极的力量
敢说真话
掌控负面情绪
分清轻重缓急
设定最后期限
拥有坚定的毅力
第十二章如何避免掉入陷阱
巧妙解决生活中的冲突
提高你的专注力
对自己负责
坦然面对胜败
切记:过犹不及
不要偷懒
好好保护自己
别沉迷于胜利
拒绝虚荣
拥有适度的幽默感
坚持不懈
不要苛求完美
第十三章平凡中的伟大
别小瞧“碎片时间”
开车的艺术
生活中的大智慧
如何与伴侣相处
第十四章勇敢出征
从意外中汲取力量
放松的魔力
为了更好的自己,请勇敢前行
结语智者和愚者
致谢
序言
记得,《时尚先生》杂志曾刊登过一系列专题文章,为已经连续存在了4年的栏目开创了新的风格。这期专栏之所以会吸引读者极大的兴趣,是因为我在文章里探讨了精益求精的概念“在精益求精之路上,随着练习的深入,最开始感到困难的东西,会渐渐变得简单,你不仅能从中感受到越来越多的乐趣,而且能够尽自己最大的力量把事情做到最好”。专题文章从生活中的方方面面展开探讨了如何遵循精益求精的原则,把事情做到最好。
读者们热烈的反响大大超出了我们的预期,杂志一度脱销,不得不紧急安排加印。众多媒体纷纷援引本专题的热点进行报道,企业高管们在办公室里热情洋溢地向员工们宣讲精益求精的要义,教练们在体育场上拿着《时尚先生》讨论训练计划。编辑部收到大量言语诚挚的读者来信。其中有一封来自驾驶F-14雄猫战斗机的海军飞行员,他训练考核中遇到了困难,无法顺利完成驾机在航母降落的训练科目。“我……马上要面临第二次考核了,这很可能是我最后的机会。这时我看到了那期专题,读到了伦纳德先生提出的精益求精的概念,我成功提高了训练效率,……飞行仿佛变简单了。”
我意识到也许有必要用一本书的篇幅来深入阐述这个原则,不过当时我正忙着策划一期杂志,就先放下了,而且我觉得这股风潮大概热不了多久,但事实证明我想错了。在随后的很长很长一段时间里,我一直不断地收到读者的反馈和咨询。这让我更深刻地认识到:追求速成的浮躁气氛是当下社会的顽疾,若不加以重视,它将带来毁灭性的后果。只有通过长期努力,走上精益求精之路,坚持不追求短期目标的持续练习,才能把事情做到最好,最终获得成功。实践证明,无论你是要学溜冰还是学理财,习武还是行医,在生活与工作中的方方面面,都要遵循精益求精的原则。
我采访了大量来自各行各业的精英,事实证明这条原则对所有人都适用:公司高管、艺术家、飞行员、小学生、大学生、木匠、运动员、父母和信徒等等。它适用于所有希望循序渐进提高自己的人。虽然当下依然有很多人推崇速成,但精益求精的概念无论从理论还是实践都有更加扎实的基础,能够帮助人们在成功之路上走得更加长远。我很欣慰,很多人在读过我的文章之后能有所进步,变成更好的自己,也希望本书能够带领更多人获得自己想要的成功。
后记
“告诉我怎样才叫会学习。”
这句话听起来不像是请求,更像是在示威。向我发问的是一个山民,他留着一头长长的黑发,硬胡须,穿得像19世纪的不法之徒。他过着流浪汉的生活,栖身在加利福尼亚州大瑟尔海岸洛斯帕德里斯的国家自然保护区的深山里。在那儿,头顶有秃鹫和老鹰盘旋,周围有山地狮和野猪出没。那时我在伊莎兰学院工作,刚刚写完一本有关教育的书,来到距离学院4小时车程的旧金山度周末。
我第一次见到山民是在一间半山腰的小旅馆——坐落在洛斯帕德里斯沿岸山上仅有的几处地势平坦的地方,当我快到门口的时候,听到了从旅馆里传出的康加舞的鼓声。山民正在屋里敲鼓,他的周围坐着8个学生模样的人,每人手边都有一面鼓。他正在教授一堂不是很正式的击鼓课。我看还有一面鼓没人用,就坐过去跟着敲了起来,试着跟上他的节奏。等他的课程结束,我正准备走的时候,山民径直走到我旁边,拍着我的肩膀露出一脸惊讶的表情。
他说:“哥们,你学得真棒。”
我不知道说什么好。我以前没见过他,他肯定也不认识我,不可能知道我的专业和我写的书。我一身城里人的打扮,在他看来,应该从没听说康加鼓这种冷僻的乐器,估计是我进步的速度让他眼前一亮。看他激动的样子,我没告诉他我之前接触过康加鼓。山民继续跟我说,他以前是个雕塑艺术家,用乙炔焊枪制作金属艺术品,但早已才尽,很多年都在原地踏步。他看到我刚才的表现,希望我能到他在山上的住处,看看他以前的工作成果,然后重新教会他如何学习。说完,他径直走出门,我如果愿意的话,就可以开车跟上他。
这份邀请来得实在是有些突兀,但我感觉这是一个难得的机会去近距离接触一位身居大瑟尔山区的山民艺术家,于是决定接受他的邀请。我驾车跟着他的旧车,开过一条弯弯曲曲的陡峭山路,穿过一片山间草场,拐上一条双车道公路,沿路的风景很单调,只有成片的橡树,灌木丛和月桂树。感觉开了好久的山路,他突然把车歪斜着停在了一个十分陡峭的坡上,我们来到了海岸边接近峭壁顶端的空地。在这片空地上有几个木制建筑,一栋有两个房间的小木屋,一个放工具的小棚子,一个做金属雕塑的工作室,还有一个像是养鸡或是养兔子用的窝棚。下车时我看到一个年轻女人,她身材消瘦,金发碧眼,穿一身长裙像幽灵一样站在空地边缘,但接下来的谈话中山民一句话也没提到她。
山民指给我看那个小木屋,正面有一个漆黑的大窗户,看过去像是望向4000英尺深的太平洋底。在午后的阳光下,小屋闪烁着金属的光泽。我们进屋坐下,东拉西扯地闲聊了一会儿,周围散落着几个康加鼓,我感觉自己仿佛身处19世纪拓荒者居住的房子。这一切都让我感觉像做梦一样,突如其来的邀请,长途跋涉的旅途,神秘出现的女子,深山老林里的小屋。
终于,山民起身提议让我去看看他以前的作品,好指点他怎样学会学习。我默默地跟在他身后,完全不知道接下来能说点什么。他带我来到他的工作间,边展示以前的作品,边向我倾诉他创造力的火花是如何一点点熄灭的。最后,他盯着我的眼睛,又问了一遍:
“怎样才能学会学习?”
我大脑一片空白,脱口而出一句话:“这很简单,想要学好,就不能怕犯傻怕出错,甘当愚人。”
山民若有所思地点点头:“谢谢。”我们又聊了几句之后,我就开车回到了山下。
几年之后,我回想起当时的对话,似乎那简短的回答蕴含着深刻的含义,不仅仅是随口一说而过的插曲。生活的阅历一点一滴地加深了我的这个想法,我的思考也越来越深入,关于学习和犯错,关于大师和愚者。这里提到的愚者,不是愚蠢、笨拙的意思,而是那种坚韧的中世纪学者所体现的精神,是塔罗牌里数字0代表的愚者,寓意生机勃勃的新生者,随时准备接受生命中赋予的一切。
关于清空和接受,有一个流传很久的故事。一个聪明的年轻人向禅师请教,如何才能学到智慧。禅师没有直接回答,而是拿起茶壶向年轻人面前的杯子里倒茶,直到茶满溢出来。禅师用行动传达了自己的智慧,让年轻人明白这个道理:装满的杯子容纳不了新茶。例如生活中经常遇到的,相对于上了年纪的人,年轻人学东西往往更快。我的小女儿很快就学会了跳舞,而我至今也没学会。是不是就是因为她不怕犯傻不怕出错,而我太好面子了呢?
想象一下一岁半大的婴儿是怎么学说话的。年轻的爸爸充满慈爱地靠在婴儿床边上,小婴儿会对爸爸的动作有“自发反应”,按行为心理学家B. F. 斯金纳对这个概念的解释来说,小婴儿会无意识地发出一些音节。有时,婴儿发出的声音里有那么一两个音节听起来像“bo”。这个爸爸听到了会作何反应?他高兴得手舞足蹈,逢人便说:“听见了么?我儿子会叫‘爸爸’了。”当然准确地说,小婴儿并没有叫爸爸,但他能看出来爸爸因为自己变得很高兴,他记住了自己刚才做过的事情——发出“bo”的声音。
接下来,爸爸每次听到“bo”都会兴高采烈,不过这种兴奋的心情也会慢慢减弱。直到婴儿说出了“bobo”,他再次高兴地手舞足蹈起来,毕竟“bobo”听起来更像“爸爸”了。这种过程的一次次强化后,终有一天,小婴儿能正确地说出“爸爸”这个词。而这个过程的关键,就是在开始不仅要容忍错误,还要鼓励尝试,鼓励“试错”,不怕“犯傻”,甘当愚者。
如果开始时缺乏容忍会怎样呢?还是这个年轻的爸爸充满慈爱地靠在婴儿床边上,突然听见小儿子发出了“bo”的声音,他立刻一脸严肃地更正:“错了,不是这么说的。应该是ba-ba,爸爸。来,跟我念, ba-ba,ba-ba……”
结果显而易见,如果每个大人都这样,那这个小婴儿估计就学不会说话了,他时时刻刻都要面对巨大的精神压力。
如果觉得这个例子有点极端的话,那么请设身处地地想象一下,假如你在满腔热情地学习新东西的时候,你的家人、朋友、同事、学校,整个社会都在不断挖苦你、打击你,用条条框框束缚你,这是一种什么感觉。你还能无所顾虑地去“试错”吗?为了避免“出丑”,你是不是需要一直压抑自己?那感觉糟透了。心理学家亚伯拉罕•马斯洛在那些蕴含着巨大潜能的成年人身上发现了他们内心里的“儿童品质”(他把这个叫做人的“第二童年”)。阿利什•蒙塔古提出了“幼态延续”(幼态来自婴儿这个词,表示“全新”的意思)这个概念来解读像莫扎特和爱因斯坦这样的天才。当我们嘲笑犯傻的朋友时,我们很可能面对的是一个天才,或是在做一件看似基础但绝不容易的小事——就像学说话。
大智若愚,愚者有时才是真正的智者。
嘉纳治五郎是柔道的创始人。他年迈时,感到自己时日无多,就把弟子们叫到身边,对他们说,在他死后,要系着白带下葬。而白带在柔道里是初学者的标志。多感人的故事啊!这位顶尖的柔道大师是如此谦恭,直到去世还保持初学者的心。五郎的遗愿,除谦恭之外,更体现了他不断求索的精神追求。面对死亡,我们每个人都是初学者,就像生命诞生时一样。在智者的隐秘之镜里,即使是在五郎成就最高的巅峰时期,依然能够照出他内心深处初学者的心态,看出他对新知识的渴求,感受到他那愿为“愚人”的境界。
那些有志于踏上精益求精之路的人,无论已经走了多远,五郎的遗愿都应时刻回想在心中,永远保持初学的心,勇于面对全新的挑战:
你有系上那条白腰带的决心么?
文摘
每个人生来都具备足够的潜力,每个人都能做到别人眼里难以企及的事情。请永远保持初学的心,勇敢面对人生的挑战!
在读这本书之前,先让我们做一个简单的动作,抬手触摸自己的额头。
也许,你会说:“这也太容易了吧!”没错,是很容易!但你可能已经忘了,在你幼年时想顺利做出这个动作,却比登天还难。
首先,你要学会控制手的运动(别忘了那会儿你还是个小婴儿),然后要准确定位额头,最后,你还得模仿妈妈的动作,经过层层艰巨的考验之后,你才能学会这个动作。
做任何事情都像做这个简单的动作一样,不是一蹴而就的,你得经历漫长的平台期。然而一旦你突破了平台,学会的技能就将伴随终生,你渐渐会觉得事情不那么困难了,并且乐在其中。你学会了如何精益求精,如何把事情做到最好。
就像你能学会抬手触摸额头那样,你同样可以学会演奏贝多芬奏鸣曲,学会驾驶喷气式飞机,还可以学会更好地与别人交往,学会更好地工作和生活。
第一章 化难为易的精益求精之道
坚持将事情做到极致
在生活中,我们无数次听到“要把事情做到最好”,不可否认这种声音一直伴随着我们成长,没错,这就是精益求精原则在现实生活中的体现。我们很难给精益求精一个准确的定义,但每个人都会对它有一个清晰的认识。它以多种形式示人,但万变不离其宗。它能带来丰厚的回报,而这回报并不是某个具体的目标,而是一段苦心孤诣的经历。这就是精益求精之路。
无论何时,当你想要学点新东西时,都有成为大师的潜质。以前,我们总是认为只有天赋异禀的奇才才能追求将事情做到极致的境界。其实,并非只有天才,或是在幼年从童子功练起的幸运儿才能走上这条路。凡是有心求索的人,无论其年龄、性别,或是有过怎样的身世,随时都可以踏上精益求精之路,坚持将事情做到极致。
首先,让我们仔细审视一下这条精益求精之路。
不管你是要学打字、烹饪,还是要成为律师、医生或会计师。你都有潜力成为行业的佼佼者,都有能力做到大家眼中难以企及的事情!在体育领域,要达到精益求精的境界显得尤为艰辛。赛场上,激烈的对抗和戏剧化的结果并存,运动员要在有限的时间和空间里,将自身的能力发挥到极致。因此,从体育运动来着手审视精益求精之路是个不错的切入点。而且相对来说,运动员的训练成果可以在较短的时间里见效并易于量化。下面我将用一个较常见的运动项目网球作为例子。同样的经验可以很容易地套用到其他项目乃至其他领域。
假定你是一个身体健康的普通人,没有参加过专业的体育训练,平时和朋友一起打过排球或垒球,各种动作配合得还算协调。你也许偶尔打过网球,但是次数不多——可能这反而是好事,因为从一张白纸学起,比带着已养成的坏习惯更好。你找到了一名资历丰富的专业教练作为网球老师,并且制定了每周3次的训练计划。可以说,你已经走上了这条精益求精之路。
最初接触的部分都是十分基础的。教练从握拍的方式教起,告诉你正确的持拍位置,哪里是最佳击球点。教练让你反复练习挥拍,慢慢体会手腕发力的感觉。教练会从固定位置不断地给你喂球,并在每次击打之后,询问你的感觉。教练教你将肩膀、臀部、胳膊三部分的动作配合起来,把全身的力量集中到球上。教练在你迷茫的时候做出示范,在你练习的时候给予鼓励。尽管如此,你可能依然会感到无所适从,觉得自己怎么都做不好。你做出的每一个动作,都需要经过大脑才能合拍,然而这短短的思考时间,就打乱了节奏,完全找不到教练演示的那种流畅的感觉。
渐渐地,你耐不住性子了。你恨不得马上投入实战练习,教练目前教的这些完全满足不了你的胃口。你渴望像网球明星一样击出漂亮的回球,但教练却说现阶段你连想都不要想这些。你是一个很注重结果的人,而眼前的这些练习让你完全看不到方向。你依然一遍遍重复着这些基础动作——正确地握拍,体会击球点,肩膀、臀部、胳膊配合发力,挥拍击球——却完全不知道做这些练习有什么意义。
如此挣扎了五个星期之后,你似乎突然开窍了。之前练习的那些动作渐渐成为了连贯的整体,仿佛肌肉记住了正确的动作,你不再需要经过大脑思考,一切都可以下意识地完成。你能用更多的精力来关注球的运动,更仔细地调整挥拍的位置来提高击球质量。你开始琢磨如何使出更大的力道来击出更漂亮的回球。
在此之前,教练喂球的时候你都不需要移动。从现在开始,你要学习如何移动,平移、前后滑步、对角线跨步,并把移动和挥拍的动作连贯起来。你再次体验到了之前那种无所适从的感觉。你感到心灰意冷,似乎好不容易学会了的东西又忘掉了。就在你又一次打退堂鼓的时候,你的感觉好像不那么糟糕了,但也没好多少。练习还在一天天地进行,但你的水平一直徘徊不前。该死的平台期。
现在社会中的大多数人都身处在平台期,这种感觉是十分煎熬的。它让你感到挫败,不仅如此,还会慢慢地消耗你的进取心。你来打网球不是为了无尽的练习,而是为了练出好身材,为了和朋友切磋技艺,要是能打赢对手就更好了。你感到有必要和教练谈谈了,你想搞清楚究竟还要多久才能精通网球?
教练回应道:“你是问要多久才能做到不假思索地正确跑位,并且击出完美的回球么?”
“是的。”
教练没有马上接话,看来是个棘手的问题。“一般来说,像你这样成年之后才开始学习网球的学员,如果能保持每周三次、每次一小时的训练量,大概需要用五年。”
五年!你心里一沉。
“这其中大概有一半时间是用在教学上。当然,如果你练习得勤奋一些的话,可能用不了那么久。”
你试着换了一种问法:“那我只要练到有一定的实力就行,不用精通,需要多久呢?”
“实力?这可不好说。”
“能打赢朋友就行。”
“那也至少要用六个月的时间打好基础,我建议。而且在你熟练掌握基本功之前,最好不要以打赢比赛作为最终目标来练习。像是正手、反手、发球这样的基本功,就得要一年到一年半的时间来夯实。”
现实真残酷!
教练进一步耐心给你解释,网球不是看清楚球和球拍就能打好的,虽然这两点是关键,但球手自身的步法也很重要。新手很容易在球场遇到这种情景,没有专业教练给喂球的时候,很多练球的人将大量的时间都用来捡球了。虽然挡板、自动发球机给练习提供了很大的便利,但这些辅助设备对实战帮助不大。当你和朋友一对一的时候,从发球到一方得分,一般也就能持续三个回合左右,真正挥不了几下拍子。而姿势正确的挥拍练习正是你的弱项,更何况这种基本功至少要练数千次,包括正手、反手、上步、发球、削球、近网球、落点控制,最后是这些技术的综合运用。这个练习的过程是无法跳过的,需要一点一滴的积累。在你掌握扎实的基本功之前,用不着去想什么战略战术的问题,因为每到一个新的阶段,你都不可避免地遇到那种边打边想的状态,这时是发挥不出全力的。
你越听心越凉。刚报名的时候可没想到打网球没法速成。在你面前,是一条无穷无尽的练习之路,沿路充满了挫折,还有大量令人讨厌的平台期。这对那些追求立竿见影效果的人来说可不是好消息。
你意识到如果继续坚持打网球的话,迟早会有那么一天,你将面临几个艰难的选择:要么放弃网球,换一个更简单的项目玩;要么加倍努力,学习更高级的课程,并持之以恒地练习;要么到此为止,不再继续网球课程,就以你现在的水平和朋友随便玩玩,你不会再进步,但碰到水平稍逊的对手也可以玩得很开心;要么按照现在的节奏,听从教练的指导,在网球之路上稳步前进。你会走哪条路呢?
类似棘手的问题,同样艰难的选择,我们在生活中随时会遇到。它并不只在我们打网球或参与其他体育项目的时候出现,任何需要学习,需要练习才能进步的活动,都会遇到这样的阶段。有时候,我们会仔细斟酌,而更多的时候,我们并没有经过认真考虑就做了决定。在这个消费至上的社会中,我们周围充满了各种速成短视的诱惑。有时我们做出的决定,仅仅是为了它所带来的立竿见影的虚幻成效,暂时满足自己的欲望。有时,我们甚至没有弄清楚自己选择的是什么,面对的问题到底是什么,就匆匆做出了决定。甚至这种不加思索做决定的习惯,也是我们选择的结果,只不过代价是放弃了其他潜在的可能。
每个人都能成为别人眼中难以企及的天才
现代科学表明:只要是健康的普通人,都有成为天才的潜质。我们不需要特别的指导,就能自行掌握高超的语言技能——甚至还不止一种。我们能识别复杂的面部表情所代表的不同含义——目前最强大的计算机也做不到。我们还能从不同的角度体察他人细微的情感变化。即使不接受系统的学校教育,我们也能学会合作,学会抽象分类,学会推理假设。甚至,我们能从无到有发明出全新的东西,提出前无古人的问题,探寻宇宙无穷无尽的奥秘。也只有我们能够品尝机器无法理解的爱情的滋味。
目前在学术领域里,关于智能的定义说法不一。美国哈佛大学和波士顿大学医学院的霍华德•加德纳提出了以下七个要素:语言、音乐、逻辑/数学、空间想象力、运动能力,个人独处和人际交往能力。这几项基本能够全面涵盖一个人所具有的各项素质。每个人生来都具备足够的潜力,每个人都可能成为别人眼里难以企及的天才。关键是要长期潜心研究一个领域,这可以是科学、哲学,也可以是商业、艺术。
所有的天赋都需要后天勤加努力
人类自身的素质蕴含着强大的潜能。曾经,每当和其他野生动物进行对比时,大家总是先入为主地认为我们的祖先非常弱小。他们没有尖牙和利爪,当不了强大的捕猎者,只能依靠智力和工具生存。但是这个说法忽略了祖先们强大的社群组织能力,而这项活动要比制作工具复杂得多,也更加依赖智力。
人类身体的运动能力也曾被低估!
我们羡慕猎豹奔跑的速度,袋鼠跳跃的距离,海豚游泳的能力,黑猩猩灵活穿梭树梢的身手。但它们都比不过人类的综合能力。如果进行动物界的全能比赛,项目包括短跑、长跑、跳远、跳高、游泳、潜水、体操、搏击、挖掘,人类可能拿不到单项冠军,但我们一定是总分第一。特别是人类长距离耐力跑的能力,不逊于任何和我们体型相近的哺乳动物,甚至比它们还要更强一些。人类以智力和情感见长,其实我们还拥有最具可塑性的身体,而且在某些单项上,人类的表现也可圈可点。
但所有这些天赋,如果不在后天勤加努力,就会随着时间很快消逝。成为领域的佼佼者所要付出的训练,是艰苦的,同时也是令人兴奋的,一路上会有痛苦、也会有收获。追求卓越是永无止境的(当你为精益求精而努力的时候,你已经在努力的过程里掌握了某项技能,成了该领域的专家)。你能达到什么境界,取决于你的追求有多高。无论你在追求精益求精的过程中会遇到怎样的艰辛与欢乐,学习曲线的形状都会呈现出起伏的规律。
第二章 认清自己:你属于哪种类型的人
每个人都渴望精益求精,渴望到达成功之巅,但在精益求精之路上往往充满崎岖。于是,有人试图寻找捷径,而不同的性格将引领他们走上不同的歧途,成长曲线也会随之变化。我们要仔细审视一下这三类人:浅尝辄止者、强求突破者以及安于现状者。这是生活中经常遇见的,也是在精益求精之路上遇到阻碍的三种类型的人。我们每个人都可能从他们身上找到自己的影子。
浅尝辄止者
浅尝辄止者对一切新东西充满好奇,无论是首次接触的体育项目,还是更好的工作机会,或是一段全新的感情。他们喜欢从零开始的感觉,喜欢置办各种装备,喜欢念叨新学的名词,喜欢一切新鲜感。
浅尝辄止者一旦尝到学习曲线中最开始的那段快速成长期的甜头,他们就会被喜悦冲昏头脑。比如刚学会某项运动的一点点基本功,他们就迫不及待地宣扬自己的成绩,一次次地表演给家人和朋友看,甚至恨不得表演给路上的陌生人看。他们总是期盼着能再学点新花样。然而,接下来短暂的回落期会给他们很大的打击,之后的平台期则是他们之前没有想到,更是难以忍受的。此时,新鲜感带来的热情渐渐消退,他们开始缺席,开始寻找各种各样的借口,譬如这个运动多么多么不适合自己,它太难了、太容易了、太危险了、太无聊了……反正别人问起的时候,他们总是有的说。然后,他们会去寻找另一个新项目,再次体会一遍从零开始的快感,也许这次可能会幸运地度过第一个平台期,当然他们也有可能到此为止,然后重新开始物色下一个项目。
浅尝辄止者在职场也是如此。他们喜欢新工作、新办公室、新同事。职业生涯中任何一点小小的波澜,在他们眼里都是一个跳槽的机会。他们渴望更高的薪水,喜欢晋升的感觉,任何微不足道的成就都会被他们拿来向家人朋友夸耀。然后,恼人的平台期不期而至。他们渐渐觉得这个工作似乎并不适合自己,寻找新机会的时候到了。浅尝辄止者的履历就这样变得越来越长。
浅尝辄止者恋爱时(也许直接跳转到这个话题会显得有些突然,但感情问题可以真实地反映一个人的性格),他们在蜜月期的表现无可挑剔。他们懂得花前月下,甜言蜜语,在爱人面前表现得完美无暇。然而,当最初的激情渐渐退去,他们的心思也随之慢慢改变。感情问题同样有平台期,而这正是他们无法忍受的。另觅新欢对浅尝辄止者来说更刺激,也更容易。他们自视为冒险家,征服了一段又一段感情。但其实他们只是卡尔•荣格笔下的“永恒少年”,也就是长不大的孩子。浅尝辄止者身边的伴侣换了又换,而他们自己却永远稚嫩如初。
强求突破者
强求突破者往往具有坚定的性格,他们奋勇争先,从不安于第二名。他们重视结果,不管付出什么代价也要完成预定的目标。他们总是幻想迅速掌握秘诀,每堂课后围着老师问这问那的往往都是这类人。他们在课后额外购买学习参考书、教学光盘,一切都是为了学得更快。这类人举手投足间都散发着强大的气场。
强求突破者无论做什么事,都会在一开始就制定详细的规划,平台期当然也被他们纳入到规划之中。但是等到真正身处平台期的时候,那种毫无进步的感觉令他们无法忍受。他们开始质疑自己,盲目付出努力,他们对上司同事和亲朋好友们的种种忠告和建议根本听不进去。他们在办公室里通宵达旦地加班,不达目的誓不罢休。
美国有很多职业经理人属于这种类型。他们不断追求业绩增长,增长,再增长,全然不顾这样做要付出的沉重代价:没有时间做调研,无法进行长期规划,来不及更新产品,耽误了投资更有竞争力的项目。
陷入情网时,强求突破者享受的是持续不断的激情,从烛光晚餐到环球旅行,他们都非常乐意去尝试。当最初的新鲜感渐渐退去时,他们不像浅尝辄止者那样选择另觅新欢,而是用尽各种手段试图找回激情——更加昂贵的礼物,更加刺激的约会体验。他们不理解在平台期慢慢培养感情的必要性。和这类人交往的感觉就像坐过山车一样,分分合合,跌宕起伏,神经一直处于高度紧绷的状态,直到有一天,恋人忍受不了,只能痛苦地提出分手以结束这段感情。而强求突破者却依旧不懂得从自己的感情经历中汲取经验教训。
总之,不论做什么事情,强求突破者总是永不停歇地追求进步,然而又无法避免上升曲线过后的那段曲折回落。每到这时,他们就会沮丧,失望,还把这种负面情绪传递到周围人的身上,他的亲朋好友、工作同事、生意伙伴、亲密恋人,无一幸免。
安于现状者
安于现状者的表现又是另一种样子。最初的进步之后,他们可能甘愿一直停在平台期。只要不耽误事,他们就无所谓进步,无所谓精益求精。安于现状的医师或教授,不会为准备学术会议而操心;安于现状的网球选手,也许练出了过硬的正手功夫,但反手功夫就无法恭维了。安于现状者在职场上,总是得过且过,不会为了做得更好而额外付出。他们从不关心业务问题,却一直抱怨为什么升迁的机会总轮不到自己。
安于现状者也是这样对待婚姻的,他们不会为双方的快乐和幸福而努力经营感情,只是把家庭当做一个避难所,来逃避那个充满纷繁、复杂和竞争的世界。他们听从父母之命媒妁之言,选择门当户对的对象结婚。从某种角度来说,这样的结合也不错,很稳定。但现在的年轻人很少有人心甘情愿过这样的生活。打个比方,如果你的网球搭档水平进步很快,而你一直原地踏步的话,总有一天你们将无法同场竞技。婚姻亦如此。
这三种分类并非泾渭分明,同一个人在不同的方面很可能表现得不尽相同。一个出色的艺术家或许不懂得如何与恋人相处;一个工作尽心尽职的人可能打高尔夫球时只是随便玩玩寻个开心(当然也有人沉迷高尔夫而耽误了工作)。甚至对同一件事,可能某个阶段你的状态很好,在大师之路上稳步前进,而到了下一个阶段就突然感到急躁,渐渐表现得过于强迫。但从全局来看,总会有一种心态占据主动,它将决定你的成就。
我曾在演讲时向听众介绍了这三类人的特征,然后询问在座的听众觉得自己属于这三类人里的哪一类。这个问题我问过多次,巧合的是,平均下来三类人的人数几乎一样,各占三分之一。同时这也说明,认清自己并不是很难,每个人对自己都有一个清晰的定位。
观察这几类人的表现,我们可以知道为什么成功之路如此艰难。更为重要的是,我们可以借此更好地认清自己,在成功之路上更加坚定地走下去。
习惯并享受平台期
从小,我们接受的教育就是要好好学习,这样才能考高分,考高分才能上好大学,上好大学才能找到好工作,有好工作才能有钱买车买房。我们永远在为人生的下一个阶段做准备,当前的辛苦付出都是暂时的。
阶段性的目标很重要,最终的目标也很重要。但生活中遇到的酸甜苦辣,只有认真努力、懂得珍惜、懂得品味的人才能体会。虽然不断有人对我们说,要珍惜自己所拥有的,要心怀感恩,但实际生活中很少有人能真正做到。往往是今天刚刚为成功大肆庆祝,明天就又去寻找下一个更刺激的目标,对这样的人来说,昨日永远如过眼云烟一般。
一个人要想在精益求精之路上稳步前进,要想生活过得充实而幸福,那么首先要习惯平台期。如果做不到,那么他将会在平台期无比纠结,并心浮气躁地想尽快摆脱这恼人的阶段,但是这样的他又如何能获得稳定和幸福呢?这是个难缠的问题:我们在学校接受的教育可曾教导我们如何应对平台期?职场生涯可曾告诉过我们如何度过这个看不到前景的阶段?
我在中年时有幸接触了合气道,它是如此艰深,彻底打消了我速成的念头,让我学会了如何应对平台期。开始入门的时候,我还天真地幻想能持续不断地进步,而且遇到的第一个平台期很快就过去了,于是我低估了平台期的重要性。大概过了一年半之后,我遭遇了一段十分漫长的平台期。这让我十分意外,心情沮丧。还好,我坚持住了,幸运地感受到了平台期过后快速进步的兴奋。有了这个经验,以后每当我再次感到进展缓慢时,我就安慰自己说:“没事,这只是讨厌的平台期而已。”坚持耐心训练几个月,成长期自然会到来,之后再淡定地迎接下一个平台期。渐渐的,我不像以前那样讨厌平台期了,我这样鼓励自己:“啊哈,平台期到了,这下我可以喘口气安心地练上一段日子了,等功夫到了自然会进步。”这是我在探索精益求精的过程中最喜欢的一个阶段。
“好马与坏马”理论
铃木俊隆禅师在《禅者的初心》这本书里讲到学生的资质时,曾提出过一个关于马的理论。“人们将马按优劣从高到低分成四类:优秀的、较好的、一般的、较差的。优秀的马不等骑手扬起鞭子,就能按骑手的心意加速、减速,左转、右转;较好的马也能做到这些,只不过要等到骑手举起了鞭子它才能做出这些动作;一般的马要略逊一筹,通常要等鞭子抽到身上才能反应过来;较差的马则非要等到被打得皮开肉绽后才能明白骑手的指令,并做出正确的动作。可以想象它得费多大的功夫才能学会正确奔跑。”
“每个人听了这个故事之后,都希望自己成为最优秀的,至少也要能达到较好的水准。”但这个观点是不正确的。铃木俊隆禅师说,如果学得太快,说明你没下苦功夫,缺少千锤百炼的磨砺。
“如果你练习过书法,你会发现那些书法名家并不是最精明的学生。精明的学生往往学到某个阶段就会遇到瓶颈。习武亦然,生活亦然。”在铃木俊隆禅师看来,最好的马反而最差,而较差的马反而可以成为最好的,只要它每次吃了鞭子后都能牢记所学。
我第一次读到铃木俊隆禅师关于马的解读时就被深深吸引住了。这个理论道出了天资出众者所遇到的挑战——聪明反被聪明误。要发挥出全部的潜能,天才也要向普通人一样刻苦练习。
重复的力量
真正的成功者会随时保持从零开始的心态。面对新老师的时候要如此,对待自己旧有经验的时候也要如此,在刚开始学习的时候、在你不断获得进步的时候都要如此。
学习任何东西,都要“甘当愚者”。万事开头难,起步的时候总会感到很吃力,甚至会越学越找不到感觉,越学越退步,这时不要放弃,不要盲目否定自己,要听从老师的教导,放空心态,从零开始。
不管学什么,开始的时候或许免不了要闹笑话。练跳水,你最初几跳的姿势一定谈不上优雅,估计水花大到会引来泳池旁边所有人的侧目。如果心态摆不正的话,
很难坚持下去。学绘画,不要指望一动笔就能画出蒙娜丽莎,你的画布上首先出现的很可能是土豆先生的脸。但不能因为这些就轻言放弃。去滑冰,还记得自己初上冰场的样子么?谁不是先在硬邦邦的冰面上结结实实摔几个跟头之后才慢慢学会自如滑行的。就算奥运会冠军也逃不过这个阶段,想成功,就不要惧怕起步的艰难。
伴随整个学习过程的是一遍又一遍的重复,越是基础的部分重复的次数越多。
或许有人觉得只有傻瓜才这么想,他们拒绝归零。但是,所谓有才华的音乐家,就是将那些普通的音符和调式重复了成千上万次的人。
厌倦,是因为不断寻找新鲜感而不得。不要抱怨重复,要用心做好点滴小事。仔细体会平凡中的伟大,才能获得长久的满足。
You may also be interested in the following product(s)
-
骆驼祥子
£7.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