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出版社: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第1版 (2015年5月1日)
- 平装: 386页
- 语种: 简体中文
- 开本: 16
- ISBN: 7108052628, 9787108052629
- 条形码: 9787108052629
- 商品尺寸: 22.8 x 15.4 x 2 cm
- 商品重量: 522 g
- 品牌: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Details
基本信息
编辑推荐
《秦崩:从秦始皇到刘邦》介绍了秦帝国的建立使中国历史走出了战国时代。秦始皇的猝然离世,标志着后战国时代的到来。坚不可摧的帝国大厦,日渐倾斜,最终轰然倒塌,扬起滚滚黄沙。黄沙中走来了项羽、刘邦、张良、韩信等楚汉英雄,黄沙下却掩埋了大量的历史隐秘。历史学家李开元教授,以行者的侠气和侦探的胆识,钩沉探幽,实地踏查,将一个个性格鲜明的历史人物、一件件惊心动魄的历史大事,真实地呈现在读者面前。历史在他笔下活起来了。
名人推荐
因为时代的局限,我走得少,受时代的恩惠,作者走得多。多走,走出治史写史的特色来,这是难得。多走,走出行走掰史的理念和风格来,这就可贵了!
——田余庆(北京大学历史系数授)
李开元的书为什么受到欢迎?在他出色的语言表现背后,蕴藏着多年学术研究的深厚功底,更有打破常规的开拓情怀,所以能够再叙历史,营造—个古今交汇,鲜活生动的新世界。
——刘复生(四川大学历史系教授)
《秦崩》最初的章节,发表在“象牙塔”潮上。秦始皇与刘邦只有三岁的年龄差、他们是同一代入的话,立刻吸引了我,让我一气通读下去。
——陈爽(中国社科院历史研究所研究员)
媒体推荐
因为时代的局限,我走得少,受时代的恩惠,作者走得多。多走,走出治史写史的特色来,这是难得。多走,走出行走历史的理念和风格来,这就可贵了!
——田余庆(北京大学历史系教授)
李开元的书为什么受到欢迎?在他出色的语言表现背后,蕴藏着多年学术研究的深厚功底,更有打破常规的开拓情怀,所以能够再叙历史,营造一个古今交汇,鲜活生动的新世界。
——刘复生(四川大学历史系教授)
《秦崩》最初的章节,发表在“象牙塔”网上。秦始皇与刘邦只有三岁的年龄差、他们是同一代人的话,立刻吸引了我,让我一气通读下去。
——陈爽(中国社科院历史研究所研究员)
作者简介
李开元,四川成都人,1982年北大历史系毕业,留校协助田余庆先生任教。1989年获东京大学文学博士。现任日本就实大学人文科学部教授,北京大学中国古代史研究中心兼职研究员,主要研究秦汉史。除本书姊妹篇《楚亡:从项羽到韩信》外,还著有《汉帝国的建立与刘邦集团:军功受益阶层研究》(2000)、《秦谜:重新发现秦始皇》(2015)等。
目录
第一章战国时代的刘邦
一平民家世
二出生的神话
三访丰县龙雾桥
四公元前256年前后的战国世界
五沛县山川地理
六从模范少年到浪荡游侠
七战国时代的游侠风尚
八信陵君窃符救赵
九门客侯嬴、朱亥、张耳
十刘邦的追星历程
十一进退两难的拂臣
第二章秦帝国的民间暗流
一沛县归秦
二泗水亭长和他的哥们儿
三酒色婚配新生活
四韩国贵族张良
五博浪沙的一击
六智者黄石公
七刘邦见秦始皇
八亭长做了亡命徒
九从芒砀山到井冈山
第三章大厦将倾的前夜
一秦始皇突然死了
二赵高的机遇
三赵高不是宦阉而是全才
四奉行老鼠哲学的丞相李斯
五赵高与李斯的博弈
六沙丘密谋背后的纠葛
七帝国继承人扶苏之死
八蒙恬与蒙毅
九最后一位秦王的神秘身世
十杀蒙氏兄弟
十一杀骨肉至亲
十二来自坟墓的远古消息
第四章天下大乱
一阿房宫和始皇陵
二驰道和直道
三亡国的前兆
四贵族后裔陈胜?
五陈胜吴广反了
六张楚政权的建立
七项氏叔侄起江东
八刘邦沛县起兵
九“亡秦必楚”的真意义
第五章章邯撑危局
一失衡的帝国防务
二英雄周文
三戏水之战的秘密
四复活的军团
五少府章邯
六秦军反击
七项梁渡江北上
八牧儿做了楚怀王
九章邯灭魏
十项梁败亡
第六章项羽的崛起
一燕赵复国运动
二辩士蒯通的登场
三叛将李良
四围城巨鹿
五楚怀王抓权
六宋义的发达
七齐楚纠葛
八项羽杀宋义
九巨鹿之战
十悠悠漳水祭英灵
第七章刘邦西进
一李斯与章邯的配合
二二世皇帝的苦恼
三李斯重读《韩非子》
四李斯的邪恶美文
五赵高的胜利
六李斯之死
七刘邦的第一大挫折
八邂逅张良
九刘邦项羽风雨同舟
十相遇彭越
十一收服郦氏兄弟
十二南阳收编秦军
十三开封不尽有陈留
第八章秦帝国的灭亡
一章邯投降
二情系殷墟梦邯郸
三赵高与刘邦的密谋
四秦帝国的落幕
五项羽坑杀降卒
六项伯救了刘邦
七有惊无险鸿门宴
八项羽废怀王之约
九不做秦皇做霸王
十秦亡的历史教训
大事年表
秦末七国大事月表
参考书举要
我是历史的行者代结语
三联版后记
序言
历史的错觉
感觉,是被历史学遗忘了的一个话题。
之所以重提这桩旧事,是因为一桩小小的发现。
多年以来,我一直有一种印象上的错觉,秦始皇嬴政和汉高祖刘邦,仿佛是隔世的两代人。
考究起来,这种错觉的产生,在于我所阅读的书籍和所接受的教育。浏览教科书,翻阅文献论著,秦始皇建立秦帝国,汉高祖建立汉王朝,秦始皇消灭六国统一天下,汉高祖灭亡秦国再封王侯,二人确是活跃于不同时代的不同历史人物。
不过,当我自己著书教人,试着对这两位历史人物作仔细的考察时,才发现事情并非尽然如此。秦始皇生于公元前259年,汉高祖生于公元前256年,他们之间只有三岁的年龄差。秦始皇死于公元前210年,享年50岁,汉高祖死于公元前195年,享年62岁,他们曾经在同一天空下生活了四十七年。所以,以自然年龄论,嬴政和刘邦是同一世代的人,隔代的印象,是时代区分割裂人物,历史观念影响历史时间的结果。
这样一桩小小的发现,小到只能说是一种历史感觉的矫正,却使我感受到了莫大的乐趣。我进而深入地追寻下去。
在刘邦与嬴政共存的四十七年间,历史经历了战国和帝国两个时代,七国争雄的余绪延续三十余年而一统结束,秦帝国强暴专横十余年又濒临崩溃。刘邦四十七岁起兵反秦时,人生已经过去了大半,他的前半生,都是在战国时代度过的,他的人格和思想,与他的同时代人一样,都是在战国末年,由当时的风土人情和时代精神抚育定型的。入秦以来,受帝国时代世风变化的影响,一代人的生活环境和精神风貌有所变迁,然而,秦末之乱爆发,保留在人们头脑中的战国时代的历史记忆复活,刘邦与同时代的英雄豪杰们一道,恢复战国,复兴王政,承前启后,复旧革新,一同开创了后战国时代的历史局面。
在后战国时代,战国七雄复国,合纵连横,纷争并立再现,诸子又开始游说,百家重新争辩,游侠复活,豪杰蜂起,前后六十余年间,历史仿佛回到了战国末年。这种后战国时代的新观念,也许又是一桩历史发现,不过,这桩发现,已经是一种升华了的历史感,是由直观的感觉出发,通过历史研究而提炼出来的一种时代精神。
在这种新的历史感的引导之下,我从刘邦开始,追述后战国时代的英雄豪杰,探寻他们的踪迹,连带着将战国末年的人情风土,一一复活出来。
呈现在读者面前的这本小书,就是我复活这一段历史的部分结果。这本小书,先在中国大陆由中华书局出版,得到大陆读者的认可。后来在台湾由联经公司出版,受到台湾读者的欢迎。如今承蒙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的厚意,以学术注释版的形式提供给文化界的读者,使我在感受到立言的价值经受时间考验的同时,也滋生一种连通古今的当下历史感。
我希望用自己的努力,培植一种新的历史感,人类共同的历史感。
后记
一本书,能够在不长的时期、在不同的地点、由不同的出版社以不同的形式出版,对于作者来说,是一件感到欣慰的事情。
本书最初的部分章节,发表于“象牙塔”网站,题名为《新战国时代的英雄豪杰》,时在2005年11月。2007年4月,中华书局出版了纸媒的初版,题名为《复活的历史——秦帝国的崩溃》。2010年4月,繁体字改订版由台北联经出版公司刊行,题名为《秦崩——从秦始皇到刘邦》。2015年4月的今天,新版由三联书店推出,沿用了联经版的书名。
对比中华版和联经版,三联版在内容和形式上都有比较大的变更。
一、全书增加了注释
本书写作的初衷,是作新型历史叙事的尝试。写作的宗旨是“打通文史哲,师法司马迁”,以《史记》为模范,在详实可靠的史实基础上,追求精彩动人的叙事,让深藏的思想以隐微的形式展现。自然,笔者的追求究竟实现了几分,需要时间的验证,连续的再版,正是验证的过程。
注释是学术著作的工具,用来标注立说的根据,也用来避免行文的烦琐,便利于作单独的说明。酝酿中华版时,我对要不要加注释有所狐疑。后来尊重编辑的意见,为不习惯注释的读者着想,只附加了参考文献,.笼统地将主要的学术依据列出。联经版沿袭了中华版的形式,有补充而未作变更。
世上事,有所得必有所失。没有注释的书,流畅易读,不会使读者望而生畏。不过,专业书无注释,一些必要的说明只有割舍,难免会留下无依无据之“野狐禅”的面目。与三联的编辑洽谈再版时,他们的一句话打动了我:三联不取悦大众市场而追求学术品位。于是我选定三联,商定三联版的定位是为文化人制作的注释版。
二、增加了新的内容
新增的内容,计有三处:1.第四章第四节“贵族后裔陈胜”,根据实地考察和文献调查的结果,补入了对于陈胜出生地和家世出身的新看法。2.第七章第六节“李斯之死”,本书写作之初,原本打算将李斯之死与二世、赵高等一起放在秦亡的历史教训中盖棺论定,结果是书不由人,秦亡的历史教训太深广,本书的框架和篇幅完全容纳不下,删改割舍的结果,竟然将李斯之死遗漏了。经评论家指出,汗颜作补。3.第八章第十节“秦亡的历史教训”,本是太深广太庞大的题目,几乎够写一本书,中华版没有,出联经版时,我有感于道德底线沦丧的现实,增补了此节以示未曾遗忘的情怀。
三、绘制了地图
写历史,走历史,重视地理空间,亲临实地考察,既是本书的特点,也是我人生的乐趣和追求。戏水之战,是我依据实地考察和出土文物,用合理的推测填补史书空白的尝试。巨鹿之战的路线,千百年来都是疑团,根据学界的最新研究成果,我在书中做了合理的复原。然而,古往今来的交往征战,没有地图的文字表现,永远有辞不达意的遗憾。幸运的是,得到行家里手的帮助,终于如愿绘制成功,堪称历来仅有的地图,我深以为自豪。
历史需要不断地再叙事。只有再叙事,才能重回历史现场,让历史复活。历史再叙事,是基于新的发现和新的思考重新叙述历史,重新寻求关照当代的历史镜像。历史再叙事,是21世纪历史学的新取径,希望更多的历史学者关注于此。
文摘
张良的祖父韩开地,在韩昭侯(前362—前333年)、宣惠王(前332—前312年)和襄哀王(前311—前296年)的时候作过丞相;父亲韩平,是韩釐王(前295—前273年)和悼惠王(前272—前239年)的丞相。一家父祖两代辅佐五世韩王作丞相,虽说是古来世卿世禄的遗留,如此越代久任,毕竟是少有,足以见得张良一家与韩国关系的深厚。
张良的父亲韩平于悼惠王二十三年(前250)去世,当时,张良年纪还很小。悼惠王在位三十四年,前239年去世。次年,韩国最后一位国王韩王安即位,仅仅在位九年就成了秦军的俘虏。从张良的父亲韩平去世到韩国的灭亡,二十来年间,韩国年年岁岁笼罩在秦军蚕食攻击的威胁之中,风雨飘摇,苟延残喘。前249年,秦军攻取韩国的要塞成皋和荥阳,建立三川郡,将韩国拦腰截为南北两部。前246年,秦军再次攻取韩国北部领土上党郡。前244年,秦军夺取韩国十三座城池。前233年,在秦国的强大军事压力之下,韩王安被迫表示愿意成为秦国的藩臣,纳地效玺,顺从秦王政的要求,送王室贵族、法家学者韩非子到秦国见秦王。前231年,韩国南阳郡代理郡守腾投降秦国。次年,秦国任命腾为将军,统领秦军攻破韩国首都新郑,韩王安被俘,韩国灭亡。
秦军灭亡韩国以后,设立颍川郡,按照秦国的方针制度处置韩国的遗民。秦灭韩国,韩王安没有作殊死的抵抗,开城投降,秦对韩国的处置,比较宽容。首先,秦国将被俘的韩王安迁离韩国,移居到陈郡陈县附近。陈县在现在的河南省淮阳市,离韩国首都新郑不远,本来是楚国的旧都,此时已经被秦军攻占。
You may also be interested in the following product(s)
-
波吉亚家族 The Family
£12.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