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出版社: 湖南文艺出版社; 第1版 (2016年5月1日)
- 平装: 288页
- 语种: 简体中文
- 开本: 32
- ISBN: 7540475617, 9787540475611
- 条形码: 9787540475611
- 商品尺寸: 20.8 x 15 x 1.8 cm
- 商品重量: 481 g
- 品牌: 中南博集天卷
Details
基本信息
编辑推荐
《好好地吃一朵西蓝花》编辑推荐:
数十篇关于吃食的美文,从炸丸子到一杯咖啡,从吃海鲜到品江南小甜糕,一边吃喝一边仔细生活。
吃是一种情绪,也是一种情感渴望。
每一个人都能在作者的文字里找到自己的回忆的影子。
作者简介
乔迦,策划人。写作者。
小说入行,尤擅随笔杂文,却最 爱诗。
保持怀疑和辩证。
自主,果决,老派,对生活充满自信。
目录
爷爷会做鱼
那个当初做好味道的人,却老了。
有一种热情叫作包饺子
每次都是爷爷奶奶说,我给你包饺子,我说不要。
甜嘴儿的灶王爷
有一天,人们把他送走了,却再没迎回来。
年味儿
我只知道,我在想过去。
吃颗汤圆年将了
隔着花灯,站了两个人,一阵风过,花灯晃了晃。
立春梦
有的人梦醒了,有的人梦成了,也有人,还在做梦。
裹在江南旧梦里的甜软
江南易老,爱江南的人也易老。
思酒
爱它过滤时的那层细纱布,爱它封坛发酵埋于光阴里。
端午
或许,这是对童年的一个念想。
专心吃蟹
低到柴米油盐酒茶花里,未尝不是美事。
外婆的清明
人的记忆是不可靠的。就像此刻我来回忆外婆。
全世界最幸福的去处
生活始终不是在别处,而是在眼下。
教我吃鹅肠的光头男生冯叉叉
适应饮食和适应生活是一个道理。
妈妈的冷面没有汤
我长到快三十岁,我仍然不知道我妈爱吃什么。
一把空心菜的好时光
晴姑娘爱上空心菜,是从那时候开始的。
冰激凌小姐和冰激凌先生
可冰激凌是有季节的。就像青春。也像爱情。
陌巷深处的一碗绿豆沙
已然八年,我却仍记得那个下午的欢喜。
樱桃小姐和烧仙草
成长是一下子爆发起来的东西。
每种食物都是一种情绪
我操控不了我的胃,它代表着一种情感渴望。
一撸青春岁月长
青春,说到底,是场不认账。
糖
棉花糖放到现在,依然天真。
秋日吃茶
好茶的另外一层意思,是应时。
恰食
吃食里,有人情,有味道,有感动,有热泪盈眶。
铜锅煮三江
吃火锅,是可以检验友谊的!
下厨房
爱是极其简单的一种表达,就是愿意为你花心思。
北京城最好吃的糖炒栗子
他们是面目模糊的陌生人。可是,你会记得。
老板,来碗热汤面
我想,小孩子的病与食总是联系在一起的。
煲一方岁月绵长
厨房也是避风港,是可安身的地方。
花吃了那女孩儿
玫瑰较之其他的花,贵在回香。
我们约在咖啡馆
咖啡馆是个可攻可守,可进可退的地方。
冬至之后,百味煮
这便是食物之间,相生相杀的江湖。
小陆姑娘的圣诞点心
它们都是再自然不过地发生过,然后路过。
冬天,你要来一杯热巧克力
整个店里,除了你,再没有其他客人。
腊八蒜的传说
林荫深处有退休的老太太在舞彩绸,我在旁边看了半天。
后记
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相惜。
后记
除夕。天蓝。风大。
杯子里泡着百合花、红枣干、桂圆干,最出味道的是“十一”节后从家带回的姑姑自己晒的苹果干,也算是此刻对家中味道的略余回味。
《好好地吃一朵西蓝花》从二。一四年秋天写到二〇一五年年尾,整整写了一年多,跨过很多时日,跨过四季,也跨过很多人情和记忆。我是个靠身体直觉来记忆和做事的人,好比每年秋天都想吃糖炒栗子、河蟹、烤红薯,冬天想吃羊肉、冻柿子和甘蔗。关于这一点,我想很多人跟我一样,我猜这是人类身体记忆的惯性。
黄磊在“黄小厨”公众号里回忆小时候北京的冬天,家家户户囤白菜,很多家没有推车,便用床板临时拼一个。那时候的冬天好像总是热烈的,人人忙着冬藏,而现在,一进超市随时可以买到四季果蔬,“冬藏”这两个字便失去了意义,连形式也无。
小时候在乡下,自家都有菜园,不必拉着板车去街市上买白菜囤回来,自家白菜直接从菜园里起出便可。但东北太冷,天寒地冻,要储的菜赤裸裸放着可不行。爷爷家便有地窖,把每年冬天要储存的菜齐齐整整码到地窖里,顺带还要把葡萄藤也藏进去,免得裸在外面冻死。
冬天的东北万物肃杀,蜡梅自然没有,但室内养的菊花正是开得大好的时候。每年冬天,爷爷家的屋子里都要养十几盆菊花,繁复硕大,开得特别有精神。酸菜自然也要满满积上一缸,要那种有年头儿的大缸才好,一颗颗大白菜干净整齐严严实实地码好,四周扩散,一层白菜一层盐,交替着一层层码起来,直至把缸码满,再找块重石洗净压上去。印象里家家户户积酸菜的缸和压酸菜的重石都是专用的,每到冬日便隆重登场。同时还有腌的咸菜和酱菜,这是那个年代冬储蔬菜的一种惯常做法。冬日里北方大地上几乎没有新鲜蔬菜可吃,家家户户最常见的便是这些腌菜,配着大锅炖的肉汤,调味又解腻。
这个除夕我和妹妹两个人在北京,我问妹妹在外面过年感觉怎么样?妹妹说挺好,说一过年人太多闹哄哄的。
我在二〇一四年过年时写的那篇《年味儿》中写到年是老人和小孩儿的,因为年是一种人情味儿。大家都在感慨如今年味儿越来越寡淡,我倒是不担心,因为人情味儿这个东西就像个轮回,怕是要到中年之后才开始重视,对于年轻气盛的人讲,暂且是不屑一顾的。
妹妹与我相差九岁,我像她这么大时,好像也巴不得逢年过节自己跑出去玩儿,新鲜又自在,不觉得回家过年有什么必要。直到今日,于我个人来讲,也不觉得全家人一起过年有什么必要,只是明白对于老人来说年节的重要性,看到子孙齐全一家人热热闹闹团团圆圆才好。
想起小时候每到年前连讨饭的人也活了脑筋,开始挨家送财神,就是一张塑料纸的财神画。主人家看着给赏钱,换做平日,有讨饭的人来,大多是直接给米给面,但年下送财神画总是要给钱的,讨个吉利,谁家也不好拒绝。同样还有踩高跷的表演,靠身手吃饭,逢年总是要到当地做生意的人家扭一扭,街坊四邻便都出来围着看热闹,生意人更要讨彩头,出手都很大方。带队的人便高高兴兴领了赏钱,再说一番吉祥话,沿街去觅下一家。
记得有一年初一有趣得很,我奶奶一直跟一帮老太太跳广场舞、扭秧歌,有人带队组织说过年带这帮老太太去各个院儿表演。我奶奶积极得很,大年初一早上连饭都没吃,穿着她的红裙,戴着红花,拿着粉扇子就出门了。我们劝她在家好好过年她不肯,说大年初一有赏钱,每人三十呢。
快到中午的时候,就听院子里喧闹,带队的人把队伍领到了我爷爷家。扭了一会儿,我大姑给了赏钱,不肯走,继续扭,我大姑又给了赏钱,仍然不走。我奶奶急了,从队伍中跑到前面来拉领队,说快走吧快走吧。晚上回来,我奶奶肠子都悔青了,说这趟工可太不值了,还不如不去,全家人笑她。
如今一家人聚齐,大多都是在外面餐馆吃饭,省时省力,唯有除夕的团圆饭还会一家人热热闹闹各显身手自己做着吃。但对于许多年轻化的家庭来说,怕是连这一顿团圆饭也免了自己动手,要么订餐馆,
饭食八分饱时,两人商量吃完下楼去散散步消消食看烟花,结果吃到十二分饱,便只能赖在阳台上看了。窗外爆竹声越来越浓,妹妹在旁边一件一件地包礼物,是给家中其他几个妹妹的。我则调白天拍的照片,其中有一张是妹妹站在马路边上抱着一大瓶可乐,我发给妹妹,妹妹发到朋友圈骗红包收钱去了。
还是要写这个尾声,在这么一个特别的时刻,房问里加湿器吞水一样地响着,里面加了橙花的精油,微甜,而有热情,在这样的夜晚最合适不过。
如同《好好地吃一朵西蓝花》这本书,归根到底是记录生活中那些微甜的记忆。人和事。故乡和远方。南城和北国。春花和冬雪。主角是那些可爱温暖的人,家人、朋友、恋人,甚至饱含暖意的陌生人,是他们的出场让我觉得细碎的生活如此美好可亲。
如果我们成了面目冰冷的人,一定是我们照过的这面现实的镜子太过坚硬。反之,如果我们成了面目温软的人,一定是我们照过的这面现实的镜子充满善意。我想,这就是我写这本书的初衷——感谢这些人情的暖,如食物般供养安抚我们的生命。
谨以此书,送给我的爷爷,也感谢所有美好相逢、秋深露雪、春和景明。愿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相惜。
二〇一五年除夕夜完稿于京
文摘
家里孩子爱吃炸丸子,大人则爱吃爷爷做的碗坨子。这个东西好像很多人不知道是什么,呃,翻译一下就是不透明的皮冻(反正我是这么理解的)!都是凝固原理,皮冻是透明的,碗坨子是白的。皮冻是拿猪皮熬的,碗坨子里则放瘦肉,顾名思义,要放在碗里一个一个地蒸,然后再扣出来。我对碗坨子没什么好感,
虽然我爸爸很爱,我还是比较喜欢皮冻,因为皮冻好看!爷爷提前几天就开始买肉皮,清肉皮,要把毛弄干净,也要把肥肉都剃掉。一大条一大条肉皮放在大锅里煮,捞出来,再刮毛,再剔肥肉,换水,再煮,如此反复,看着简单,但要煮上一两天。
晚上十点钟,爷爷还在厨房里围着围裙刮肉皮,平常他早就睡了。我说你明天再弄嘛,爷爷说那怎么行,得弄好放好了,弄不好第二天就不新鲜了,说着又细细碎碎地弄起来。今年是暖冬,即便是东北,也比往年高出十多摄氏度,因为暖,皮冻便不容易凝住。凝了几次,爷爷总是不满意,便重新熬,再重新凝。待到团圆饭时,家人赞爷爷皮冻做得又好吃又干净,我满脑子全是他夜里站在厨房里刮猪皮的情景。
爷爷问我你不是炸麻花馃儿吗?我说对啊。爷爷说炸啊,我说等我妈来的嘛。爷爷说合着你就这么个炸法儿?
外婆生前在我家,当时每年春节都是我们一家人在自己家过,初二回爷爷家。外婆去世后,家中老人便只剩爷爷奶奶这边了,因此每年都回爷爷家过年,我更是一放假就直奔爷爷家。外婆在世的那些年里,每逢春节,家里总炸麻花馃儿。
和面,加鸡蛋,加白糖,加矾起脆。和好后,擀成饼,然后切条,再切菱形块,菱形块中间切个小口,将一端从切口里翻出来便有了形状。和面、加料、擀饼、切条都是我妈的事。我妈说那你干吗啊?我说我翻扣子!对,我就是爱翻那个扣子!炸到膨起,便可出锅,味道香甜脆,可做零食。
家家的团圆饭大多一个意思,鸡鸭鱼肉满桌,丰盛和美,富贵有余,慢慢从团圆饭餐桌上消失的,是那些传统的年食。假如有一天爷爷不在了,恐怕家里再没有人熬皮冻蒸碗坨子了;老人不在了,恐怕一大家子人便也不会再聚到一起过年了,这便是老人对于一个家庭的意义。
我会包饺子,就是把馅放到面皮里,和面调馅完全不会,所以在外面只有吃速冻饺子或者去饺子馆。姑姑和妈妈来京时,通常会带来一小袋面,以及擀面杖,给我包饺子或烙馅饼。所谓家的味道,不外如是。
过年,吃饭,团圆,说吉祥话,不可或缺的,还有打牌!我是我们家牌柱子,家里人多,好多人都能替补,唯有我,永远在桌上,不是我有牌瘾,这是爷爷奶奶的意思。其实老人喜欢谁,从牌桌上就能看出来,他们想让你跟着玩,又希望你多赢钱不要输,反之同理可推。像我这种逢赌必赢的高手,他们的担心完全多余,每年都能赢个几百块,最后给爷爷奶奶零花。
晚上,一家人忙着包年夜的饺子,妹妹们在隔壁房间打扑克打游戏。爷爷给老祖宗上了香,然后坐在沙发上看着外面发呆。如今文明了,连老祖宗都吃素了。记得小时候供桌上摆着的还有整整一个猪头,还有现杀的活鸡。那时候爷爷总是烧一大盆热水,拔毛,整个房间都弥漫着热腾腾的鸡皮味儿,那也是记忆里年味儿的一种,一股带着生命力的热气。爷爷把鸡收拾干净,然后挑些好看的毛给我扎鸡毛毽子。
在老家时是有大院儿的,年三十的夜里,我们挨家挨户地放鞭炮接神。孩子们提着灯笼在后面跟着,先从我家开始,然后去南街姑姑家,再回爷爷家,叔伯们有说有笑,我们提着灯笼在后面叽叽喳喳。爷爷家院子里的灯笼挂得尤其高,大老远就能看到。小叔心俊,顺着灯笼下面又拉了满满的彩灯,半张网,把院子罩起来。大人在菜园子边上放鞭炮,我们便在远一点儿的地方放各种小玩意儿。
而今外面光秃秃的一片,只有楼。灯笼挂在屋子里,再没有红灯上雪的那种极 致的美。楼顶都平平的,没有高低,没有走势,没有瓦楞,雪便没了层次,没了去向,没了痕迹,只是这样漫无目的地落着。
我转头问爷爷,你在想什么?
爷爷说没想什么。
我不知道他在想什么,想在远方没能回来过年的小叔和三孙女,想他已经老得不能像当年那样跟父辈们一起放鞭炮了,想在老家菜园子里他亲手挖的地窖储的白菜和葡萄藤,还是想忽而一年,他又老了一岁,还是惊诧自己已经这么老了……
我只知道,我在想过去。一大家人在一起的过去……
You may also be interested in the following product(s)
-
黄宾虹教授课徒稿
£12.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