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出版社: 湖南文艺出版社; 第1版 (2016年3月1日)
- 外文书名: Not Every Story Has Its Ending
- 平装: 272页
- 语种: 简体中文
- 开本: 32
- ISBN: 9787540474430, 7540474432
- 条形码: 9787540474430
- 商品尺寸: 21 x 14.8 x 2.1 cm
- 商品重量: 399 g
- 品牌: 中南博集天卷
Details
基本信息
编辑推荐
《不是每个故事都有结局》超人气知乎女神王豖首部情感小说集,讲述九个留学女孩各自不同但却同样震撼人心的故事,或许会让你对爱情的态度更为豁达。当你明白不是每个故事都有结局,方能深刻体会孤独的美好。
大神马伯庸 张小北 朱炫 蔡要要诚意推荐!
自媒体超1000000人关注,400000点赞,100000感谢,10000000转发。
媒体推荐
不腻歪,不矫情,透过几个姑娘的留学经历,庆幸看到的是豁达和拥抱生活的百般滋味。
——马伯庸
奇幻少女法国漂流记,看新一代年轻人如何探索世界,并从中找到自己。如果有机会,我也想重来一遍这样的青春。
——张小北
王豖姑娘写的东西,乍看起来,是熟女的外表,但又藏了一份少女的钻牛角尖,很显然她大多数时候是一位豁达的女猛士,但如果细究,她也不吝于在只言片语中,向我等展示一份深闺幽玄的小情怀,在二者间转换自如的,想必这本书就是好的佐证。
——朱炫
我们看了太多无病呻吟的文字,而王豖的故事是截然不同的,她直接、干脆,把生活的真相不留情面地呈现在你面前。当你被这故事打动后,她却在人来人往中仍保持从容, 已经做好准备,把下个故事讲给你听。
——蔡要要
作者简介
王豖,曾留洋学艺术的混混;女性外表包裹男性灵魂;资深怪咖观察家;间歇性话唠;特长搬家;经历一大堆但都没啥用;致力于后现代主义混吃等死;梦想能有个梦想……
目录
于一是我,也不是
只是因为孤独
迷雾中前行
为了避免结束,你拒绝一切开始
柯米的“爱情”
限时三天的爱情
爱与暧昧
能伤害你的,最终还是你自己
我痛恨这个有你的世界
所有结局都已写好
看似结束
深情的“渣男”
爱与距离间的距离
作自己,再多也不过分
“蜜月”
没有硝烟的战争
没有人是别人的人生意义
婚姻背后
薛歌的回马枪
生活就是生活
不是每个故事都有结局
序言
二○一五年六月一日,本人正式拉开了此生第一本书的写作帷幕。
其实,这并不是我真正意义上的开始动笔,第一笔早在二○一二年十二月二十八日就写下了。别以为是什么记忆犹新,只是我从数以千计的奇怪文档中把它翻出来时,看了一眼创建日期而已。
我并不理解跟我接头的这个编辑哥们儿为何走位如此风骚,竟然突发奇想,无比诚恳地来发掘我这方面的潜能。于是,我执着地认为,一定是出版工作压力太大,他有点思维错乱,导致决策出现了错误。可是,我原谅了他,他貌似也接受了我的体恤,我们在亲切友好的气氛中欣喜地交换了意见,并快速落实了这整件事。然而,到目前为止,我一直觉得,从勾搭到定案如此神速的原因,是我俩都怕对方反悔。
这本书开始的名字叫《那边》。为什么叫《那边》?原因很简单,本书讲的是发生在法国的故事,法国相对于中国,不就是山的那边、海的那边吗!这是一个多么酣畅淋漓、言简意赅、快意恩仇的名字呀!
编辑问:“名字啥意思?”
我愣住了,因为一时间真的想不出一个高大上且说服力极强的理由来。可是,学了这些年当代艺术,什么真材实料也没学着,虚头巴脑倒是学会了不少,一牵扯到长篇大忽悠,就怎么假大空、怎么云山雾罩怎么来,不但可以光明正大地凑字数,而且内容也可以显得扑朔迷离、牛×闪闪,还可以美其名曰“艺术中的哲学”。于是,按照国际惯例,我给了他一个我自己颇为满意的解释:“在法语里,‘那边’这个词叫Là-Bas,Là-Bas的另一层含义就是彼岸,遥不可及的地方,或者,另一个世界。当然,并不是特指地狱,也可能是平行世界……”话还没说完,他连思索都懒得思索,就毅然决然地说:“名字不行,换一个!”
我看到如此斩钉截铁的否决,不但没有挣扎,反而毫不犹豫地放弃了自己的想法,谄媚地问:“你说,换啥?”
他:“《痛过,才是青春》。”
我:“其实也并没有很痛……”
他:“《青春是没有返程的旅途》。”
我:“Please……”
他:“《来到这世界,只为遇见你》。”
我:“你不觉得这是《从×××的世界×过》和《当×××时,××遇见你》生出来的怪婴吗?”
他:“《愿你幸福,如花盛开》。”
我:“……”
他:“《一个人也要好好的》。”
我:“不如叫《要名字没有,要命一条》。”
然后,我俩陷入了一种隔空对视且谜一样的尴尬。
网络交流就是这一点好,可以显得情商很高,如果当时面对面,我一定会控制不住自己灵活健硕的眼轮匝肌和走位飘逸的眼珠子,冲他翻白眼的!
最终,我们双方同时选择采用“再说”这个充满诡计感、极具社交礼貌的词来敷衍对方,才勉强平息了这场风花雪月的斗争。
那天签约后,我从出版社出来,慷慨地奖赏自己不坐地铁,潇洒地打了辆黑车回窝。到家后,我高调地沐浴更衣,打开电脑,仪式感极强地写下了三个字:“第一章”。
然后呢?然后我仔细地回复了朋友圈每个好友的动态,刷了半小时微博,把洗好的衣服晒了,吃了两块西瓜,把猫抓来蹂躏了一番,破天荒地翻出一片快过期的面膜敷了起来,看了半集《银魂》,忽然稍感倦意,我安慰自己说:“文字工作者都是夜晚工作的。”于是,我睡了。
这一睡,一周都没怎么清醒。
是个留学生似乎就有个要写留学故事的梦想,我是个俗人,不能免俗地在二○一二世界末日预言被疯狂打脸后没几天,就决定写点什么,在下个世界末日到来前,用来装饰一下我在这片土地上混吃等死的光辉岁月。好吧,其实就是闲得难受。
周围人写出的不同版本的故事的开头,我都看了不下五六个了,能让人看进去的并不多。但是,我不会劝他们弃笔,因为我知道,反正他们也写不下去。
果真,不久后,泡妞的泡妞,补考的补考,实习的实习,代购的代购,折腾的折腾,赚钱的赚钱。只有闲得难受的我,一直对这个梦抱有一丝残念。
其实,回国三个月后,我就完全记不清在法国生活的细节了。并不是我真的已经善忘至此,而是人总是会刻意地去回避和选择性遗忘一些让人纠结、蹉跎的记忆。如若不是这次的机缘,不晓得这个故事还要沉默多久。于是,慢慢地有了这个时间跨度很大,几度被遗忘且埋藏,但最终还是被讲出来的故事……
但听故事,莫问真假。
文摘
只是因为孤独
“你五行缺草吧?”这是于一对董蔓荷说的第一句话,然后三个人都愣住了。可能在这三人中,唯独那个新来的女孩是因为有点错愕而愣住的,而两个当事人则都是在琢磨:这句话何其牛×,有种高端且猥琐的奇异幽默感。
董蔓荷坐在张牙舞爪的于一旁边,显得那么斯文。人果然是需要对比的,她们虽然拥有类似的家庭出身和背景,可是性格迥然至此:一个特立独行,一个恬淡如烟。
董蔓荷的人生迄今为止都是中规中矩、按部就班的,她甚至没有早恋过,从来都是“别人家的孩子”,算得上传统意义上品学兼优的好女孩。她有颇有社会地位的父母和优越的家境,也有良好的教育背景、似锦的前途,以及高大英俊、爱她爱得要死要活的前男友。
但她骨子里是个纠结的人,言行规矩但是内心澎湃,渴望另类、不凡和自由,所以,她对奇葩及其言行的容忍度极高,更何况于一这种让人虎躯一震、眼前为之一亮的无心之失。这一句话就让董蔓荷彻底喜欢上了于一这个频率不正常的妖孽,而蔓荷对这句话的态度则让于一彻底拜服在她的气度之下,因为被于一某句无心之失憋出内伤之后,对其怀恨始终的“玻璃心”,累计起来应该已然超过一个加强连的人马了。这导致于一很欣赏这种抗打击能力奇强的人,她觉得自己有义务靠近这类“奇行种”。
蔓荷的性格形成和家庭估计脱不了干系,她很小的时候,父母就离异了,没过几年父亲就再婚了,跟现任妻子生了个妹妹。大学录取通知书到达那天,母亲告诉了她自己也准备再婚的消息后,蔓荷一个人枯坐在小时候爸妈没分开时他们家的旧宅门口生锈的秋千上,整整一个下午,直至现在的住客警惕地出来询问她是谁、想干什么时才被迫离开。
父母离婚时,蔓荷并没有如此绝望过,一是因为年纪小,二是觉得即使父母分开了,也还是自己的父母。接下来父亲再婚,她至少还有母亲,而现在再婚的母亲让她彻底感到,家没了。
在大学阶段,蔓荷每天上坟般地阴郁。原本就早熟的个性让她并不太合群,新的环境、疏离的人际关系和母亲对她彻底的“抛弃”,导致她的人生似乎一下子进入了一种悬浮状态,摸不到顶,也触不到底。她总是在失落,会莫名其妙地陷入崩溃的负面情绪中,感觉穿着别人的衣服,生活在别人的轨道,甚至经常灵魂出窍似的觉得这躯体都不是属于自己的。
大四的某一天,她无意中在朋友圈看到一个学长留学后的惆怅感言,内容大概是感慨异国他乡无亲无故、孤独寂寞冷、重新开始多艰难之类的废话。那一瞬间,蔓荷忽然决定,她要出国。
她的动机非常妙:也许在每个人都孤独的环境里,自己的孤独就不会显得这么刺眼和尴尬。这是一个多么神奇且愚蠢的动机呀!可是,在蔓荷这样的孩子看来,能让自己的形单影只不那么突兀,就已经是万分奢侈了,蠢不蠢已经不重要了。于是,她着手申请去法国留学。当然,除了那个让人无法评价的动机外,必然有一部分原因是为了跟林夏分手。
董蔓荷一天都没有爱过林夏,从开始的那一天起的三年里,林夏的存在似乎只是为了让她的孤独显得更加讽刺而已。林夏是蔓荷的学长,长得高大威猛,一脸正义凛然,跟蔓荷家境相仿,可谓门当户对,对蔓荷好的方式虽然没什么建设性,但至少是掏心掏肺的。他经常带着水果、点心或者小礼物,徘徊在董蔓荷的宿舍楼下,然后一条短信过去,故作潇洒而忙碌地说:“你下来拿一下东西,我马上还有系会要开。”
学生时代的我们都在做梦,做各种梦,企图在梦境中实现自己学生时代对成人世界的所有憧憬和幻想:进入学生会这种莫名的组织,就以为自己站在权力的巅峰;参与各种儿戏般的校园活动,就以为自己玩转了社交;身边有几个被荷尔蒙严密控制了智力的追求者,就以为自己是风华绝代的名媛;买了一部领先于宿舍室友的手机,就以为自己已然跻身上流阶层,顿时只会用眼角左右向下斜着看人……
是的,林夏是个“有头有脸的人物”,就是传说中大部分人在大学时期都会崇拜的那种“呼风唤雨”的学生会主席。林夏一直在执着地演绎着自己的“成熟稳重”和展示着自己超凡脱俗的“社会地位”,殊不知,在跟同龄人相比早熟很多并且对这种“筹码”嗤之以鼻的董蔓荷眼里,他的幼稚跃然纸上,一个能拿“学生会主席”身份作为高价值来吸引女人的男人,能成熟到哪里去?
说这些都是白搭,虽然林夏的招数毫无作用,可蔓荷最终还是接受了林夏。原因很简单:第一,每个人都有男朋友;第二,不知道怎么拒绝;第三,母亲再嫁后,她需要人陪。其实这三个原因没有一个能成为接受一个自己不喜欢的人的理由,可是,为了给自己愚蠢的行为找到一个看似合理的能说服自己的借口,蔓荷愣是相信了这三个理由存在的合理性。
董蔓荷很清楚林夏对自己的包容和讨好,她说东,林夏连西都不会瞥一眼;只要她张嘴要,林夏千方百计地满足她。蔓荷觉得自己应该感到幸福,应该对林夏好一点,可是,从跟林夏在一起的第一天起,她就开始时不时地想到分手。其实,除了蔓荷自己,在其他任何人看来,蔓荷都找了个对的人。但是,林夏的“好男人”特质完全无法激起蔓荷的半点爱欲。林夏的“世俗完美”导致她连毛病都挑不出一个,连借故发脾气闹分手的机会都没有。对此,她很是撮火,那是一种莫可名状的憋闷感:所有人都觉得对,但她自己就是觉得哪里不对,并且,她说不出哪里不对。
其实,她没办法对他好,因为不爱;也没办法对他不好,因为内疚。无法坦然面对他对自己好,因为不爱他,所以深知他为自己所做的一切都是徒劳;也无法释怀他对自己不好,因为不爱他还委屈自己跟他在一起,这恩德岂容他有半点怠慢! 他所有的行为,都会把董蔓荷夹在这恍惚的矛盾里无法自拔。他本人越优秀,条件越好,她的矛盾心态越严重。因为她发现,他的优秀并不会让自己从心底里爱上他,但是会从世俗虚荣的角度去眷恋。这才是导致她崩溃又无处发泄的根本原因。
董蔓荷到法国后的第二周,就跟林夏提出了分手。林夏誓死不从,于是,两个人持续了相当长一段时间的奇特关系:她这个男友,或者说前男友依然给她打电话,跟她联系,完全拿她当女友来维系,而她则拿他当前任。
其实,由于相隔太远,无论什么态度和方式,似乎都没那么重要了。当两个人的距离大过一定数值时,无论如何,这种恋爱关系都很难一如往昔地承载彼此间正常的情感诉求。更何况,分手本来就是一个人的事情,根本不需要得到对方的首肯。
蔓荷似乎这辈子就没有随心所欲过,总是活在别人的眼光和评价里。她非常在意别人的看法,这跟她讨好型的人格有很大关系。她生怕自己的举动在别人眼里落下口实,遭人厌恶。家庭过早破碎导致蔓荷极度缺乏安全感,会不断脑补和夸大自己在某个其实并非祸端的问题中的负面影响力,从而小心翼翼,谨言慎行。她从不敢造次,不是有所牵绊,只是害怕如果自己任性了,只会让原本受到的不多的关注变得更少;她从不敢爱,即使再在乎,也忍着怕表现出来让自己显得很被动与狼狈;她也不敢恨,即使心里咒骂一万遍,表面上也连半个“不”字都说不出口。
董蔓荷在林夏鞭长莫及、无力回天的状态下,竟然整整用了十八个月才跟林夏彻底分开,这让于一觉得很不可思议。在于一看来,这就是一条短信的事情。
You may also be interested in the following product(s)
-
至味在人间
£9.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