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出版社: 北京大学出版社; 第1版 (2014年4月1日)
- 丛书名: 博雅汉语国际教育研究生用书
- 平装: 325页
- 语种: 简体中文
- 开本: 16
- ISBN: 9787301240175
- 条形码: 9787301240175
- 商品尺寸: 22.9 x 15.2 x 2 cm
- 商品重量: 699 g
- 品牌: 北京大学出版社
Details
基本信息
编辑推荐
《对外汉语教学语法讲义》全书以《语法等级大纲》为依据,虽以传统的语法单位为线索,却另辟蹊径,不讲理论语法,转而围绕课堂上语法教学的重难点展开叙述,并结合语法教学的实际例子,提出切实可行的教学对策。视角独特,例句精辟,对策简明、系统、易于操作。
作者简介
吕文华,北京语言大学教授,语法研究领域专家。
目录
引论1
0.1汉语语法的特点
0.1.1汉语缺乏严格意义的形态变化
0.1.2汉语的词类和句法成分不一一对应
0.1.3汉语是注重话题的语言
0.1.4汉语注重意合
0.2对外汉语教学语法的特点
0.2.1实用
0.2.2管用
0.2.3相对稳定
0.2.4科学排序
0.3对外汉语教学中的句法、语义和语用
0.3.1句法条件
0.3.2语法意义和语义背景
0.3.3语用特征
第1讲关于语素的教学21
1.0概述
1.1语素教学的内容
1.1.1成词语素和不成词语素
1.1.2常用语素
1.1.3语素构词的规律
1.1.4语素义与词义
1.2语素教学的设想
1.2.1生词表添加新元素
1.2.2语素教学纳入语法项目
1.2.3练习方式
第2讲关于实词的教学39
2.0概述
2.1实词的教学分布
2.1.1分布在单句句型中
2.1.2分布在表达式中
2.1.3构成语法项目
2.2数词和时间词的教学提示
2.2.1数词的教学提示
2.2.2时间词的教学提示
2.3量词和能愿动词的教学思考
2.3.1量词教学的思考
2.3.2能愿动词的教学要点
第3讲关于虚词的教学61
3.0概述
3.1虚词的教学分布
3.1.1独立构成语言点
3.1.2分布在句式中
3.1.3分布在常用结构中
3.2虚词教学的提示
3.2.1副词的位置
3.2.2介词的位置
3.2.3关于虚词的搭配条件
3.3虚词意义教学的思考
3.3.1转化成果充实虚词意义的教学
3.3.2语义指向分析在虚词教学中的运用
3.3.3比较分析在虚词教学中的运用
3.3.4关注虚词的主观评价
第4讲关于词组的教学81
4.0概述
4.1词组教学的地位
4.2关于词组教学的思考
4.2.1在词组的基础上描写句法
4.2.2加强词组搭配中语义选择的描写
4.2.3揭示固定词组的句法功能
第5讲关于主语和谓语的教学93
5.0概述
5.0.1关于句法成分
5.0.2关于主语和谓语
5.1主语和谓语的教学状况
5.2对主语和谓语教学的构想
5.2.1介绍“汉语的主语和谓语”
5.2.2引入“主语、话题”,以及“话题—陈述”结构模式
5.2.3引入“话题句”
5.2.4介绍“篇章连接中主语或话题的功能”
第6讲关于定语和状语的教学107
6.0概述
6.1定语的教学
6.1.1关于定语位置的教学
6.1.2关于定语带结构助词“的”的教学
6.1.3两项和三项定语的顺序
6.2状语的教学
6.2.1关于状语位置的教学
6.2.2关于状语带结构助词“地”的教学
6.2.3关于多项状语顺序的教学
6.2.4状语和补语的选择
第7讲关于宾语和补语的教学133
7.0概述
7.1宾语的教学
7.1.1宾语的识别
7.1.2动宾词组的语义类型及释义法
7.1.3双宾语的教学
7.2补语的教学
7.2.1补语教学提示
7.2.2简化补语系统的构想
第8讲关于句型的教学157
8.0概述
8.1单句的教学
8.1.1动词谓语句的教学
8.1.2形容词谓语句的教学
8.1.3名词谓语句的教学
8.1.4主谓谓语句的教学
8.2复句的教学
8.2.1关联词语的使用条件
8.2.2关联词语的意义
8.2.3关联词语的辨析
第9讲关于句类的教学197
9.0概述
9.1陈述句的教学参考
9.1.1肯定句和否定句
9.1.2陈述句中的语气助词
9.2疑问句的教学参考
9.2.1教学中疑问句的类型及名称
9.2.2疑问句式的选择
9.2.3疑问句中的语气助词
9.3祈使句的教学参考
9.3.1祈使句语气的强和弱
9.3.2祈使句的尊卑色彩
9.4感叹句的教学参考
第10讲关于句式的教学221
10.0概述
10.1“是”字句的教学参考
10.1.1“是”字句类型繁多,语义多样
10.1.2“是”字的有无
10.1.3“是”表示存在
10.2“有”字句的教学参考
10.2.1“有”字句的语义类型
10.2.2“有”字句的泛用
10.2.3“有”表示存在
10.3连动句的教学参考
10.4兼语句的教学参考
10.5“把”字句的教学参考
10.5.0概述
10.5.1“把”字句教学内容的选择
10.5.2“把”字句的教学对策
10.6“被”字句的教学参考
10.6.0概述
10.6.1“被”字句的使用条件(1)
10.6.2“被”字句的使用条件(2)
10.6.3“被”字句的教学设想
10.7存现句的教学参考
10.7.0概述
10.7.1存现句的选择
10.7.2存现句的句法条件及偏误分析
10.7.3存现句的表达功能
10.8“是——的”句的教学参考
10.8.0概述
10.8.1“是——的”句(一)和“是——的”句(二)
10.8.2“是——的”和“了”
10.8.3“是——的”句中宾语的位置
第11讲关于动作的态的教学275
11.0概述
11.1表示完成态的“了1”的教学设想
11.1.1两项研究成果
11.1.2表示完成态的“了1”的教学选择
11.1.3表示完成态的“了1”教什么
11.2表示变化态“了2”的教学思考
11.2.1“了2”的语法意义及其表述
11.2.2“快/就要
11.2.3“了2”的语用功能
11.2.4区分“了1”和“了2”
11.3表示动作进行态的“正”“在”“正在”“呢”的教学
11.3.1副词“正”“在”“正在”出现的条件
11.3.2进行态的教学选择和编排
11.4表示动作持续态的“着”的教学
11.4.1区别“在”和“着”
11.4.2表示持续态的“着”的教学选择和编排
11.5表示动作经历态的“过”的教学
11.5.1“过”和“了”
11.5.2“过”和时间词语
11.5.3“过”的语用功能
第12讲关于语段(句群)的教学303
12.0概述
12.1语段和篇章
12.2语段教学的内容
12.2.1衔接和连贯
12.2.2留学生语段偏误的分析
12.2.3语段教学中应选择的语法项目
12.3语段教学的分布
12.3.1语段教学在各教学阶段的分布
12.3.2语段教学在技能课中承担的任务
主要参考文献
文摘
“NP呢?”(如例⑨)一般用在始发句中,询问人或物之所在;同是“NP呢?”,“你呢?”(如例⑩)却有上文(别人都回去),询问对方“回去不回去”,希望对方表态;“VP呢?”(如例⑩)可以出现在始发句,也可以出现在后续句中,一般有假设的意思,询问“如果VP,怎么办呢?”。这些问句都省略了谓语成分,问的是“哪儿”“怎么样”“怎么办”,因此这类问句和用疑问代词的问句可看成一类。这类疑问句疑问程度高,形式短小、简洁,所问的内容丰富,特别在口语中广泛运用,使用频率很高。
“呢”用在不带“吗”的其他疑问句中 带疑问代词的、用“V不V”的、用“……还是……”的疑问句,后面都可以用“呢”,其中以用疑问代词的问句后带“呢”的使用频率最高。在这三种疑问句中,既可用“呢”,也可不用“呢”,但用“呢”询问后,一般都使语气显得委婉,不那么急切、突然、直截了当。例如:
你说什么? 你说什么呢?
为什么迟到? 为什么迟到呢?
你去不去? 你去不去呢?
你离开还是留下来? 你离开还是留下来呢?
“呢”在用疑问代词的疑问句中,还有其独有的表义功能,一般带有奇怪、疑惑不解的意味。例如:
谁打破了窗玻璃? 谁打破了窗玻璃呢?
前一句是询问,要问出打破玻璃的肇事者,常常是问话人发现某一事件(玻璃被打破了)后,马上就可以提出询问;后一句则会有一定的前提,在事件发生后,经过一番推测,仍然不能确定肇事者是哪个人,这时就有一种疑惑不解的情绪,有“究竟是谁呢”、希望进一步追究F去的意思,既可向他人询问,也可用于发话人自己在琢磨。因此,“用疑问代词的问句 呢”这类句子需要具备一定的语言环境和前提才能使用。
“呢”在用“V不V”和“……还是……”的问句后的使用频率不及在用疑问代词的问句后高。这两个问句用“呢”主要有缓和语气的作用,使问句在询问之外,带有商量、征求意见等意味。
You may also be interested in the following product(s)
-
地北天南叙古今
£8.95 -
灯下黑
£9.95 -
不必交谈的时刻:樊小纯纽约西21街笔记
£13.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