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出版社: 中信出版社; 第1版 (2015年8月1日)
- 外文书名: Governing the World: The History ofan Idea
- 精装: 360页
- 语种: 简体中文
- 开本: 16
- ISBN: 9787508652047
- 条形码: 9787508652047
- 商品尺寸: 23.6 x 18 x 2.6 cm
- 商品重量: 699 g
- 品牌: 中信出版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Details
基本信息
编辑推荐
回望全球主导权博弈 洞悉世界运转的暗规则
聚焦200年政府治理思想与权力的变迁 拥抱观念新世界
2012年度《金融时报》最 佳政治类图书
《华尔街日报》《科克斯书评》鼎力推荐
清华大学当代国际关系研究院院长阎学通、著名历史学家保罗•肯尼迪 盛赞
名人推荐
19世纪以来的国际政治思想是极其纷乱复杂的,《谁将主宰世界》整理了对国际政治产生重大影响的思想,这实在是难能可贵。阅读此书不但可以了解哪些思想影响了国际政治的走向,而且可得到许多启示。此书介绍的都是欧美思想,从中可见只有与强国的力量相结合的思想才能对国际政治产生重大影响。书中介绍了层出不穷的国际政治思想及其结果,使大家意识到能给人类带来福音的思想凤毛麟角。在中国崛起之际,值得中国读者在阅读这本书时思考的问题是,中国能为国际政治提供什么有影响的思想。
——阎学通 清华大学当代国际关系研究院院长 著名国际问题专家
这本书堪称佳作……对史学研究意义重大……马佐尔为我们带来这部思路清晰的著作,对此我们应心存感激。而书中强有力的论证又使这部作品颇具可读性:或许可以说这个伟大的构想及其延伸的所有理念将是断古绝今的。
——保罗•肯尼迪 美国著名历史学家、美国国际安全研究所所长、《大国的兴衰》作者
这是一部不可思议的作品:它出自历史学大家之手,对自1815年以来个人和国家是怎样在愈加复杂的国际环境中探索推动国家利益的道路进行了重新描写和建构。这部作品对艰难现实中相互冲突的理念和体制给予了无与伦比、颇有新意的解释。当然,这本书也对1917年以来的美国政策做了全面而细致的阐述,作者巧妙地提及一些至今为止一直被忽略的人物以及几个鲜少有人关注的瞬间,而这些恰到好处地为历史进程做了佐证。《谁将主宰世界》描写深刻,旁征博引,中肯切题,又具有一定的道德指导意义,阅读本书绝对是一种享受。
——弗里茨•施特恩 著名历史学家
主宰世界的想法已然困扰了这个世界长达数个世纪。马克•马佐尔这部卓越的著作展示了人类为实现主宰世界的目标投入了多少努力,还进一步指出在个人主义日渐发展和分歧越来越严重的国际现状下,这些努力显得多么徒劳。
——艾伦•布林克利 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教授、美国国家历史图书奖得主
媒体推荐
一部鸿篇巨著……发人深思。
——《华尔街日报》
作者简介
马克•马佐尔,英国历史学家,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历史学教授,曾任教于伦敦大学、萨塞克斯大学和普林斯顿大学。著有《希特勒统治下的希腊》、《黑夜中的大陆》、《巴尔干》、《幽灵之城》、《希特勒帝国》等著作,并荣获多项大奖,包括沃夫森历史奖、达夫•库珀奖、伦西曼奖等。
目录
引 言
第一部分 国际主义时代
绪 论 欧洲协调,1815~1914
第一章 以国际视角统驭全球
第二章 兄弟般的情谊
和平运动:维护世界和平 / 27
自由贸易:另一条通往和平的道路 / 33
属人主义:民主与和平 / 40
共产主义:资本主义为工人阶级铺路 / 45
第三章 法律帝国
战争法的重大突破 / 55
文明的标准 / 58
克里默的仲裁事业 / 67
第四章 科学联盟
奥特莱的“曼达纽姆” / 87
专业知识如何全球共享 / 91
通用语言 / 93
第五章 国际联盟
进退两难的伍德罗•威尔逊 / 99
大英帝国就是国际联盟 / 107
美国的撤退 / 114
政客和专家 / 118
第六章 意识形态之战
潘多拉魔盒 / 130
民族主义的阴暗面 / 131
少数民族的权利 / 134
等级和种族 / 136
委任制度 / 138
共产国际 / 145
国际主义的问题 / 151
国际法究竟错在何处 / 156
第二部分 以美国的方式治理世界
第七章 “国际联盟陨灭,联合国长存”
致美国 / 161
美国加入国际联盟 / 163
第八章 冷战实录(1945~1949 年)
与联合国同在 / 180
远离“杂技团” / 185
世界联邦主义 / 192
现实主义的不现实 / 196
第九章 第二世界和第三世界
从第二世界到第三世界 / 205
去殖民化 / 210
联合国大会的崛起 / 213
第十章 重建世界之路(1949~1973 年)
“第四点计划”产生的背景 / 229
完全不同的世界经济之路 / 235
通往国际经济新秩序 / 249
第十一章 来自美国的反对
反对国际经济新秩序 / 258
人权和非政府组织的崛起 / 263
环境政治:迟暮之年的国际主义 / 268
第十二章 国际经济新秩序
海外的银行家 / 280
规范世界贸易 / 290
全球化:支持与反对 / 292
再次关注发展? / 295
第十三章 人权法规
人权干涉 / 307
国家保护责任 / 312
追捕肇事者 / 320
第十四章 何者永存:欧洲危机及后续
斯皮内利之梦:欧洲的过去和未来 / 328
主宰世界的奥秘 / 335
文摘
基辛格之所以对欧洲协调这一课题分外关注,除了因为上述几国缔约结盟的做法外,据悉还有另外一个原因。早在那个年代,政客们就已经意识到创新在国际事务中的必要性。基辛格对此了然于心。梅特涅的得力助手弗里德里希·冯·根茨曾经将欧洲协调描述为“世界历史上史无前例的现象”。在法国大革命之前,不同国家及不同王室间的联盟层出不穷且更迭频繁,目的在于维持或打破当时的权力平衡。反法战争之初,各国之间采取的是传统的联盟模式,但是正如根茨在1818年所写的那样,战争结束后新模式横空出世——“大联盟的准则是,在5个主要成员国的引领下,由联邦协定将各同盟国维系在一起”。
尽管拿破仑是这一准则出炉的催化剂,但他治理欧洲的理念却与此大相径庭。早些年前,在从莫斯科撤退的路上,身着皮衣蜷缩在马车里的拿破仑对他那直率的外交部部长科兰古侯爵(the Marquis de caulaincourt)说,他一直在为“古老欧洲及其文明的利益而战”。科兰古不吝溢美之词地回答说,“那些国家害怕的正是国王陛下您,他们害怕出现一个超级帝国”。法国控制欧洲大陆的意图激起了强烈反抗,并引得各国“不惜举全国之力对抗拿破仑”。每遇法国有意统一之处,欧洲协调必会鼓励其成员各自为政。每逢拿破仑寻求在欧洲大部分地区建立新的统一的法律体系之时,其反对者必会坚持各国保留其各具特色的宪法、法律以及社会形态的观点。拿破仑罢黜先前的统治者并给自己的亲属同僚加官晋爵,他的对手则希望保护那些惨遭驱逐的统治者并在必要时助其复辟。当然最重要的一点是,法国希望自己的权力凌驾于其他各国之上,而其敌对国则不相信一个国家可以独揽大权。
然而,还有一个很重要的问题,这些与法国作对的国家并不认为所有国家都是平等的,它们认为欧洲的命运掌握在自己手中,并自视为维护欧洲稳定的主要力量。1814年3月,奥地利、俄国、英国、普鲁士四国达成协议,它们将结盟至少20年,并在“滑铁卢战役”后制订了举行周期性会谈的计划,商讨各盟国的“共同利益”。法国也在波旁国王路易十八复位之后加入了该联盟。自此,欧洲的小王室王权被断然地边缘化了,然而他们别无选择,为了和平,他们只能妥协接受。“尽管并没有相关的明文规定,但处于第二、第三、第四等级的那些国家只能屈从于由首脑大国做出的一致决定,除此之外别无选择”,根茨如是说。
这种等级制度存在的“正当理由”就是几个大国“代表了欧洲大陆各国的共同利益”,至少他们自己是这样认为的。根茨对此评论说:“由此,欧洲各国仿佛真的组成了一个大型的政治家族,并在其创建的高级法庭的统领下团结一致,欧洲协调各成员国互缔盟约,并向相关的各党派保证会和平共处,相互尊重各自享有的权利。”作为反拿破仑的胜利联盟,欧洲协调已然成了一个政治工具,这个组织与拿破仑的所作所为的唯一不同就是它是以欧洲之名来行使权力和制定法律的。然而,顶着欧洲的名头建立的组织并非少数,所以欧洲大陆上公然挑战欧洲协调的权威、要求自治的小国家从此不再是孤军奋战。
为此,欧洲协调有着非常强烈而保守的使命感。其成员国支持正统王权和阶级制度,更加重视秩序与稳定,而非平等与公正。“拿破仑战争”令根茨和他的几位上司感到惊恐和烦恼,这并非是因为法国对他们发动了侵略战争,而是因为这些战争意在将革命之火引向各国。根茨曾是哲学家康德的学生,后来他转而支持伯克的观点,认为法国大革命的胜利无疑意味着整个欧洲的灭亡。对于作为国会议员的英裔爱尔兰人伯克来说,雅各宾派的激进思想及推翻一切世袭制度的渴望使革命置身于文明之外,因此,反抗战争也不再像过去一样仅是一场不足为惧的闹剧,如今必须要彻底根除他们的反抗思想和势力才能维护正统王权。根茨十分同意伯克的观点,但与伯克不同的是,他认为旧秩序的复辟是完全不可能的,因为革命前后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为了拯救残留的旧制度,欧洲各国急需一系列全新的安排。“必须为固守陈规而做出变通”:没有人比根茨和梅特涅更理解兰佩杜萨(Lam Pedusa)关于19世纪政治风云变幻的名著《豹》(The Leopard)中所蕴藏的智慧。
P4-5
You may also be interested in the following product(s)
-
中国历代名画技法精讲系列:故宫画谱(花鸟卷·牡丹)
£22.95 -
智识分子:做个复杂的现代人
£15.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