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出版社: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第1版 (2008年6月1日)
- 外文书名: On Tranditional Chinese Thoughts
- 丛书名: 李泽厚集
- 精装: 344页
- 语种: 简体中文
- 开本: 32
- ISBN: 9787108028976
- 条形码: 9787108028976
- 商品尺寸: 21.6 x 14.2 x 2.6 cm
- 商品重量: 558 g
- 品牌: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Details
基本信息
编辑推荐
《李泽厚集:中国古代思想史论》由李泽厚著,孔子所维护的周礼,本是周公所建立的氏族贵族的规范化制度,其中包含着原始人道和民主遗风。古典文献与现代民俗学可相互印证这一点。孟子的“仁政一不忍人之心一四端一人格本体”的内收路线。赋予心理情感以先验的形上性质,最终归结为道德主体性的建立。《李泽厚集:中国古代思想史论》适合中国古代思想研究者阅读。
目录
内容提要
孔子再评价
一“礼”的特征
二“仁”的结构
三弱点和长处
四附论孟子
墨家初探本
一小生产劳动者的思想典型
二墨家思想并未消失
孙老韩合说
一兵家辩证法特色
二《老子》三层
三所谓“益人神智”
荀易庸记要
一人的族类特征
二儒家世界观的建立
三天、道、人
秦汉思想简议
一道、法、阴阳、儒家的合流
二天人宇宙论图式
三阴阳五行的系统论
四五行图式的历史影响
庄玄禅宗漫述
一庄子的哲学是美学
二人格本体论
三瞬刻永恒的最高境界
宋明理学片论
一由宇宙论到伦理学
二理性本体的建立及其矛盾
三“心”的超越与感性
四遗产的两重性
五《片论》补
经世观念随笔
一“内圣”与“外王”
二“治人”与“治法”
三经学与史学
试谈中国的智慧
一时代课题
二血缘根基
三实用理性
四乐感文化
五天人合一
后记
文摘
“知夫为人主上者不美不饰之不足以一民也,不富不厚之不足以管下也,不威不强之不足以禁暴除悍也。故必将撞大钟、击鸣鼓、吹笙竽、弹琴瑟以塞其耳,必将雕琢刻镂黼黻文章以塞其目,必将刍豢稻粱、五味芬芳以塞其口……”也就是说,统治者与被统治者、富贵与贫贱,必须有享受上和衣食住行上的差别,而不能像墨子所主张的均等消费、拉平齐一,节俭倒退,那样就反而会使天下“贫且乱”,“尚俭而弥贫,非斗而日争”,这鲜明地显示了处于上升阶段的统治阶级有增进生产提高生活远为开阔的眼界和气概;无论在理论上或实际上,它都更符合历史的需要。
二墨家思想并未消失
秦汉以来,墨家作为思想体系和学派逐渐消失无闻,并且此后再也没有出现过类似的独立学说、思潮或派别。这大概是由于,尽管作为小生产劳动者的手工匠作和农民仍大量地长期地存在,但已经没有像氏族结构彻底瓦解的春秋战国时代那种自由的社会环境和自由的意识气氛。特别在独尊儒术以及后来佛教东来之后,小生产劳动者文化落后,见闻闭塞,经年累月束缚在自己的狭小天地内,一般便受着社会统治意识的控制和支配,很难从自身中再产生像墨子这样的思想家或思潮、学派。
因之,只有在社会发生大分裂,即阶级对抗非常激烈、要求明确区分阶级界限的斗争时刻,那些力图表现本阶级独特利益、要求和理想的意识、思想、纲领、口号,才可能被突现出来和提上日程。这个时刻主要就是农民起义和农民战争。农民起义总是裹卷了各种手工匠作于其中,并且由于后者具有某种程度上的纪律、组织(如师徒、行业等)训练,使他们经常成为起义队伍的各方面的骨干或领袖。
中国历史上有频繁和巨大的农民起义和农民战争。虽然有关文献大都无存,已无法考察、了解它们的意识形态,而且由于大都是“铤而走险”、“官逼民反”,不一定能有条件和时间作真正的自觉思考或理论准备,然而,就在极不完全的挂一漏万的残存材料中,也仍然可以看出其中好些基本思想倒是与上述墨子思想有一脉相通之处的。
最早的例子是陈胜的“帝王将相宁有种乎”的著名传说。它不一定有何深意可言,但与墨子所讲“官无常贵而民无终贱”,在思想特征上似乎是可以相通的。只是一个是在和平时期讲“尚贤”,认为从“贱人”中也可以举拔贤能;一个是在起义时期认为“贱人”也可以作将相以至帝王。它们在反对等级不能逾越和“富贵在天”的命定思想上,是同一种语言。
You may also be interested in the following product(s)
-
波吉亚家族 The Family
£12.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