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出版社: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第1版 (2010年9月1日)
- 外文书名: Return to Dragon Mountain:Memories of a Late Ming Man
- 丛书名: 史景迁作品
- 精装: 212页
- 语种: 简体中文
- 开本: 32
- ISBN: 9787563385393
- 条形码: 9787563385393
- 商品尺寸: 21.4 x 15.2 x 2 cm
- 商品重量: 322 g
- 品牌: 北京贝贝特
Details
基本信息
编辑推荐
《前朝梦忆:张岱的浮华与苍凉》:
明朝灭亡时,张岱四十八岁,尔后他得去面对一个残酷的事实:让他活得多姿多彩的辉煌明朝,被各种竞逐的残暴、野心、绝望、贪婪力量所撕裂,土崩瓦解,蒙羞以终。他反复追思回想,事情愈是清晰:如迷雾笼罩的路径,于眼前重现,诸多以往的嘈嘈低语,也咆哮四起……
作者简介
作者:(美国)史景迁 译者:温洽溢
史景迁(Jonathan D,Spence),世界著名汉学家,现任美国历史学会主席。1936年生于英国。曾受教于温切斯特大学和剑桥大学。1965年获美国耶鲁大学博士学位,现为耶鲁大学教授。史氏以研究中国历史见长,他以独特的视角观察悠久的中国历史,并以不同一般的“讲故事”的方式向读者介绍他的观察与研究结果。他的作品敏锐、深邃、独特而又“好看”,使他在成为蜚声国际的汉学家的同时,也成为学术畅销书的写作高手。 史景迁作品: 《前朝梦忆:张岱的浮华与苍凉》《康熙:重构一位中国皇帝的内心世界》《雍正王朝之大义觉迷》《太平天国》《大汗之国:西方眼中的中国》《王氏之死:大历史背后的小人物命运》《胡若望的疑问》《利玛窦的记忆宫殿》《曹寅与康熙:一个皇室宠臣的生涯揭秘》《中国纵横:一个汉学家的学术探索之旅》《改变中国:在中国的西方顾问》《天安门:知识分子与中国革命》《追寻现代中国:1600-1912年的中国历史》
目录
总序 妙笔生花史景迁
中文版序
前言
第一章 人生之乐乐无穷
第二章 科举功名一场空
第三章 书香门第说从头
第四章 浪迹天涯绝尘寰
第五章 乱世热血独怆然
第六章 王朝倾颓乱象生
第七章 散尽家产留忠心
第八章 繁华靡丽皆成空
第九章 寄诸石匮传后世
参考书目
序言
话说五十年前在耶鲁大学研究所,我开始师从芮玛丽(Mary Wright)读了点中国史,很快就对满人在17世纪中叶入主中原感到着迷。博士论文选择研究曹家(曹雪芹家族)与康熙皇帝,是因为我特别发现,曹寅跟康熙的关系很亲,而康熙身为皇帝对政事与日常生活写下的文字记录竟是出人意料地直白写实,所以曹寅成为我第一本书的主角。后来,我用更多的著作研究康熙与其子雍正,以两位皇帝的奏折为史料,试图厘清他们眼中的统治为何物。整体而言,这两人无疑皆为意志刚强的明君,虽然有时担忧汉人百姓威胁其帝位不免偏执,但对我来说,1661年至1735年两人在位时期,是中国漫长历史中难得一见的盛世。
我因而慢慢对清之前的明朝感兴趣,试着研究明亡的原因,也愈来愈想了解明朝士绅阶层失落的是什么,因为如不是十分珍贵,他们也不会宁可自杀(甚至是全家人寻死),也不愿受清朝统治;同时,原来的社会一定非常富足,让他们的生活太值得去玩味。或许这也间接证明了晚明是中国史上文化最繁华的时期。为了思考朝代之更迭,我需要新的着力点,但遍寻不得。直到接触到张岱的《陶庵梦忆》,我明白我已找到方向,能帮助我去思索四百年前的生活与美学。当然,张岱的渊博知识与文化涵养实非我所能及,然而试图理解他却是愉快的经验,即便并不轻松。当我在全书告罄之际跟他道别,我感觉到,因为有他,这本新近的书又把我拉回多年前最初的志趣。
文摘
大主考李九我清点了试卷数目,发现少了七份卷子,于是就问教谕是怎么回事。教谕答说:“七卷大不通,留作笑资耳。”李九我命其找出这七份卷子,照张岱的说法,“公一见,抚掌称大妙,洗卷更置丹铅。易经以大父拟元,龚三益次之,其余悉置高等”。
主考李九我虽然有意把张汝霖放在榜首,但是“南例无胄子元者”,官员的长子不能放在榜首,这是南方的惯例,所以大主考李九我就以龚三益抡元,张汝霖放在第六位。后来李九我对别人说,这么做有违自己的良心,“此瞒心昧己事也”。科考有许多不成文的规矩,其中之一就是上榜的考生要向主试考官表示谢意。张汝霖也照规矩行事,“揭榜后,大父往谒房师(也就是前面提到的那位教谕),房师阖门拒之日:‘子非我门人也,无溷我。’”
三年考一次的乡试一如进京会试,过程复杂,规矩又多,应试的考生有数百乃至上千之多,耗时数日,显然张岱为求叙述精彩而把过程简化了一些。但重点是主考官李九我能随机应变,又能惜才,教谕则是照章办事,不知变通,容不得考生有异见。幸好张汝霖的才情能获得赏识,脱颖而出。如果被打入冷官的这七份卷子果真写得很好,这或许说明了教谕对向来囊括榜单的绍兴人心存偏见,要不然就是他有特定的人选想呈给主考官。张汝霖后来当官,也做了主考,便特别留心榜单以外的考生,是否有遗珠之士,但是最后却因时常力排众议,而遭到解职。”
张岱笔下的文人世界充斥各种矛盾:一边是令人目眩的名望与机会,一边是郁闷、沮丧,甚至肉体的衰亡。张岱继续细数参加科举的族人,父亲张耀芳也经历类似的困顿与疾病纠缠。说到这里,张岱的语调更为粗涩,父亲早年生活顺遂,但随即困顿。万历二年(1574),张耀芳生在绍兴,自幼“灵敏”,很早就开始读书,“九岁即通人道”。张耀芳十四岁就取得生员,有资格参加乡试。但之后将近四十年,张耀芳都是在埋首苦读。幼年对读书的热爱,如今转为抑郁牢骚,使得他情绪低落、为胃疾所苦,视力也几乎失去——或许是因为遗传父亲的眼疾。张岱还在私塾念书时,父亲“双瞳既吒”,已近乎眼盲,但仍然读书不辍。张岱后来写道:“漆漆作蝇头小楷,盖亦乐此不为疲也。”显然是刚从外国传来的科技救了张耀芳的视力,“犹以西洋镜挂鼻端”,让他又能读书,到了五十三岁,才终于上了乡试副榜。
根据张岱的记述,他的叔伯各有因应科考之道。像是季叔烨芳”曾仔细看过亲戚为了科考所读的书,颇为不齿,“徒尔尔,亦何极?”但是张烨芳为了证明自己的能耐,在万历三十三年(1605)“下帷读书,凡三年,业大成”。但张烨芳还是无意功名,也从未尝试,过着挥霍不羁的生活。更复杂的是张岱九叔(九山)与十叔(煜芳)的关系。十叔显然占了一些优势,“少孤,母陈太君钟爱,性刚愎,难与语。及长,乖戾益甚,然好学,能文章,弱冠补博士弟子”。主考官从众考生之中选了张煜芳,提供津贴,让他去考乡试,长达三十多年。但是,这么优渥舒服的日子并没有稍解张煜芳的坏脾气。崇祯六年,张煜芳的九兄张九山中进士第,有旌旗匾额送至,挂在家门之上,惹得他语带轻蔑骂道:“区区鳖进士,怎入得我紫渊(十叔的号)眼内!”照张岱的描述,十叔张煜芳“裂其旗,作厮养挥,锯其干,作薪炊饭,碎其扁,取束诸栅”。
张煜芳虽然脾气暴躁,管不住自己,又善妒成性,但他对于科举制度本身显然并不仇视。过了十二年后,崇祯十三年(1640),朝廷欲收天下人才,以解决燃眉弊端,于是就下令吏部破格开科进用,结果张煜芳名列特科二等第十九名,补刑部贵州司主事一职。”
那么,张煜芳的学问如何呢?张岱则是一语带过:“紫渊叔刚戾执拗,至不可与接谈,则叔一妄人也。乃好读书,手不释卷,其所为文,又细润缜密,则叔又非妄人也。”意思是说张煜芳脾气暴躁,别人很难跟他说话。但是他又喜欢读书,文笔“细润缜密”,由此来看,他又不是个“妄人”。诸如此类的矛盾,竟然集勤学与暴戾于一身。
我们从张岱祖父、父亲的生平可看到,张家学子多有失明之虞。祖父是以处暗室以恢复视力,父亲靠的则是眼镜。明朝时已可买到眼镜,一副眼镜值白银四两。但是比张岱小十岁左右的堂弟张培在五岁便双目失明,药石罔效。根据张岱的说法,失明的原因不是日夜苦读,而是张培喜欢吃甜食,加上亲戚纵容,这孩子要吃什么甜的,全都顺他的意。等到大人察觉张培的视力迅速退化时,就算是祖母“费数千金”,求遍天下名医也没用。
You may also be interested in the following product(s)
-
都挺好(全新修订版)
£12.95 -
我所有的朋友都结婚了
£11.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