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etails
基本信息
出版社: 上海三联书店; 第1版 (2016年3月1日)
外文书名: The Universe in Your Hand
作者:(法)克里斯托弗·加尔法德 Christophe Galfard (作者) 童文煦(译者)
平装: 364页
语种: 简体中文
开本: 16
ISBN: 9787542654434, 7542654438
条形码: 9787542654434
商品尺寸: 23 x 16.8 x 2.4 cm
商品重量: 567 g
品牌: 新经典文化
编辑推荐
迄今为止所有的宇宙学知识,专为文科生提供。看完《极简宇宙史》,你可以:
提到天体物理或者霍金的黑洞,不会立时大脑瘫痪;减少对辐射、核能的恐惧;理解爱因斯坦的相对论,明白时间旅行的前提条件;可以更加自信地看硬科幻(小说或电影);认识到生命的无常和独特,人生观可能有所改变……
媒体推荐
写给一无所知者的宇宙——银河的绚烂、万有引力的定律、相对论的奥秘,所有这些物理学、天体物理学的复杂定律对你而言将不再神秘,只因有作者生动活泼的讲解。从无限大的宇宙到无限小的世界,我们可以尽情去理解、去感受,特别是去憧憬我们居住的星系上永恒的诗意。——《观点》
可以说这是一部关于宇宙的公路电影,即在茫茫宇宙中的遨游,在宇宙理论世界中的漫步。这同样是一场关于如今解释宇宙两大理论——爱因斯坦的相对论和量子力学——的旅行,让我们用想象重新构造宇宙。——《新发现》
作者简介
克里斯托弗·加尔法德
剑桥大学理论物理学博士,史蒂芬·霍金的亲传弟子,于2000—2006年师从霍金,从事有关黑洞信息悖论的研究。与史蒂芬·霍金及其女儿合著有儿童文学作品《乔治开启宇宙的秘密钥匙》,在全球45个国家出版发行。目前,加尔法德主要致力于向公众传播现代科学知识,并长期做客法国电视台和广播节目。
目录
前言
第一部分 宇宙
第1 章 安静的爆炸
第2 章 月亮
第3 章 太阳
第4 章 我们的天体家庭
第5 章 太阳之外
第6 章 庞然大物
第7 章 银河系
第8 章 宇宙尽头的第一道墙
第二部分 理解外部空间
第1 章 定律与秩序
第2 章 讨厌的石头
第3 章 一九一五年
第4 章 过往层层
第5 章 膨胀
第6 章 感受引力
第7 章 宇宙学
第8 章 宇宙地平线之外
第9 章 大爆炸的铁证
第三部分 快
第1 章 作好准备
第2 章 奇特的梦
第3 章 我们自己的时间
第4 章 如何才能永远不老
第四部分 跃入量子世界
第1 章 金块与磁铁
第2 章 如同海里的鱼
第3 章 跃入原子世界
第4 章 坚强的电子世界
第5 章 一所特别的监狱
第6 章 最后的力量
第五部分 到达空间与时间的源头
第1 章 要自信
第2 章 没有什么“什么都没有”
第3 章 反物质
第4 章 墙外有墙
第5 章 遗失的过去无处不在
第六部分 意料之外的谜团
第1 章 宇宙
第2 章 量子无限
第3 章 活着,或是死去
第4 章 暗物质
第5 章 暗能量
第 6 章 奇点
第 7 章 灰色就是新的黑
第七部分 迈向已知世界之外的第一步第1 章 回到起点
第2 章 许多大爆炸
第3 章 宇宙无疆
第4 章 一片尚未被探索的现实
第 5 章 一个关于弦的理论
后记
序言
在开始之前,我想与你们分享两件事。
第一个是承诺,第二个是愿望。
我的承诺是,在这整本书中将只出现一个方程式。
就是这个:
E=mc2。
而我的愿望是,在这本书里,我将不会放弃任何一个读者。
在这本书里,你将会开启一个行程,去探访我们今天的科学所认识的宇宙。在我内心深处,我坚信我们每一个人都能看懂这些东西。
那个旅程开始于一个离家很远的地方,世界的另外一边。
后记
说实话,我一直觉得译后记这种东西就像盲肠,完全没有用处。
想象起来,它可能有的作用大概是介绍本书如何了不起,但您连译后记都已经愿意读一遍了,这本书的好应该可以想见,您对它的喜欢似乎也不需要我来告诉您了吧?再说了,书都是我译的,王婆还能说自家的瓜不好吗?
译后记的另一个作用大概是说书是好书,但鉴于作者与译者水平,难免有疏漏,望慧眼如炬的读者原谅之类。话当然没错,事实也一定如此,但这于实际并无什么帮助。毕竟,本书只是一本趣味小书,并非学术论文,没有必要事事较真。如果你读来尚觉有趣,那一定是原作者写得好,译者不敢贪功;若有概念错误,肯定是译者的错,毕竟译者于理论物理学是个完完全全的门外汉;若是连有趣都谈不上,那更是译者文笔拙劣之故,至少译者读原文时,还是觉得妙趣横生的,译成中文后干巴无聊,端端是译者的责任,推诿不掉的。
译后记还有一个可能的作用,大多是说译者与作者有什么亲密或熟悉的关系,又或者是在某种机缘下得见这本宝书,若不将其译成中文,介绍给潜在的数亿中文读者,必是文化界或知识界的重大损失。但译者脸皮再厚,也想不出和作者有任何八杆子打得着的关系,译者甚至都不是学物理学的,上次听物理课,还是在二十多年前的大学基础物理学课堂上;至于这本书,果然算写得有趣,让译者在翻译过程中毫无无聊之感,但想想如果错过这本书绝对不会对你的生活和事业带来任何不利影响。如果你是搞理论物理专业的,你应该早对这些概念了如指掌,如果你不是学这个专业的,这本书大概也不够让你成为一个物理学家,甚至找到一个与物理学研究相关的职位。
这本书甚至还有两种可能的危险:如果你是学生,正纠结学文还是学理,学理论还是学应用,本书所展现的理论物理学之美或许会对你产生一些影响。但你需要记得隐藏在这层美丽面纱下的残酷事实:科学之路是艰苦的,书中也反复提到,每个成功的物理学家以及每一次激动人心的发现背后是更多不为人知的默默无名的科学家以及沉闷无聊而且完全失败的实验和演算。搞科学的人(包括译者的许多朋友)有一种普遍认知,如果这些声名显赫名利双收的科学明星们愿意将他们的才智与刻苦,还有那些给他们带来成功所必不可少的些许运气用在其他任何一个商业领域,都能获得更大更令人羡慕的成就,他们唯一失去的就是那种揭开自然之谜时的兴奋。你愿不愿意为这种短暂的兴奋付出一生的代价,这是你在投身科学界前应该仔细思考的事。本来这并不是一个太大的问题,但译者以为,这本书的作者将理论物理学描述得太美太好,让这种科学的诱惑性变得危险起来,所以在这里做一个善意的提醒。
另一种危险是,宇宙如此之大,粒子又如此之小,仔细想想这些概念和它们所含的意义,会让某些人(包括译者在内),在人生观世界观上发生一些微妙的变化。在宇宙尺度上,一切以光年、亿年为单位,人类的一切,更不要说个人的努力和活动,究竟有多少意义?当你面对宇宙这个尺度思考时,或许会变得消极起来,至少在物质追求上。而在另一个意义上,正是蕴含在这物理学和宇宙学本质里的宏大让我们的生命变得更可贵,我们又应该如何行动,才能不辜负在这个宇宙里自己独特而奇妙的生命。译者从来不是心灵鸡汤的拥趸,但在翻译本书面对浩瀚宇宙时,发现究竟是向下沉沦还是向上飞升,全在自我一念之间。
当然,从宇宙的尺度上说,这样一本书,又算得了什么,对译者来说,翻译完成两个月后,编辑让我写篇译后记,译者在翻译当时尚觉强烈的感受现在就已开始变得模糊了,书都如此,何况译后记了。所以就让译者就此打住,结束这篇不像译后记的译后记。
童文煦
2015年11日
文摘
光,别名电磁辐射,可被认为既是微粒(光子),又是波。你在后面将会看到,两种描述不仅都适用于描述宇宙,而且要了解我们的世界,两种描述缺一不可。在这里,我们暂时只把它看作波就够了。
要描述海洋里的波浪,你需要说明两点:它们的高度以及相邻两个波峰之间的距离。高度在描述中的重要性不言而喻:面对离你越来越近的五十米高的巨浪,还是二毫米高的小浪,如果你足够聪明的话,会作出完全不同的反应。对于光波,道理也是一样:光波的高度代表着我们所称的强度。
现在让我们再来看看波峰之间的距离。同样,海洋里相隔几百米的波浪与非常接近的波浪之间有着很大差别。这个距离有着很贴切的名字:波长。波长越长,在一个固定的时间段里到达的波浪数目就越少,这个数目又称为波的频率。直观地说,波长越短(频率越高),波所带的能量就越大,你可以让你朋友在一分钟里以每秒一次或每秒一百次的频率打你。或许你的朋友会选前者,因为他不想累死,但我想你最好还是不要这么要求。对于光,也是如此。波长越短,光线所带能量越高。
与我们祖先想象的不同,我们的眼睛是光的接受器,不是发射源。而且它们并不能够探测到所有种类、强度和波长的光线。如果光线太强,会伤害你的视网膜,几秒钟就能让你变盲。你直视太阳、激光,或任何太强的光源,就会如此。我们仅能看见那些既不太强也不太弱的光线。
我们眼睛对于光线波长相关的缺陷则更微妙一些。百万年来,我们的祖先(这里我们包括了远远还没有展现出人类影子时就已存在的那些)在进化过程中,他们的感光器官适应于他们生存所最需要的光线。为了采摘果实,或者发现自己面前的剑齿虎,看清绿色、红色或黄色比看到掉落到远处黑洞里的恒星所发出的X光重要得多。因此我们的眼睛对于自己每天生活中必需的光线更为敏感。如果我们只能探测X光,估计早就在地球上灭绝了。
You may also be interested in the following product(s)
-
金庸作品集(郎声旧版)倚天屠龙记(套装共4册)
£32.95 -
何所冬暖,何所夏凉
£9.95